本报讯 (记者黄瑞)近日,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省版权局联合印发《四川省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加快“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方案》提出要落实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的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的尽职免责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高效融合,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指引,形成信息共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范式。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
要推动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建立评估专业机构库,支持商业银行开发智能化评估模型工具,建立知识产权价值内部评估体系。推动价值评估标准化建设,探索版权、商标权和民间文艺等价值评估指引或规范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制定企业整体评价标准。
要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交易制度,探索知识产权确权登记制度创新,制定企业预交专利年费操作细则,创新知识产权处置、流转运行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公共交易平台建设。
要将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数据权益等纳入质押范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ABS)、票据(ABN)、信托等金融产品。支持成都构建文化数字资产金融生态体系,建成全国领先的文化数字资产金融示范区。有条件的市(州)开展“专利+商标+版权”混合质押融资试点,探索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贷款。
要推广标准涉及专利政策指引,引导创新主体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落实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指引,促进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许可使用。积极推荐四川专利入围国家标准必要专利专题数据库。
《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全省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更顺畅,侵权纠纷处置更有效,国际服务更包容,公共服务获取更便利,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