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素质有实招 赋能发展作贡献工会“送清凉” 关怀沁人心成都市职工廉洁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举办第六届成电少年营收官泸州江阳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尝鲜”VR安全训练营泸州市总工会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攀枝花仁和区总工会公益暑托班开班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0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16

增强素质有实招 赋能发展作贡献

——宜宾高县总工会“以技赋能”谱写助力经济发展新篇章

李海/文 高县总工会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这是一场关于技艺的传承与革新的进程,这是一曲关于匠心的礼赞与颂歌,这是一幅关于产业腾飞的壮丽画卷。

在川南大地的高县,技能为笔、产业为纸,劳动竞赛的华章跃然眼前--蚕桑缫丝厂飞舞的指尖,茶园炒锅里翻腾的翠芽,酒窖陶缸中酝酿的琼浆,无不展示着新时代产业工人在岗位上奋进的精神风貌,无不诉说着新时代产业工人助力经济发展的奋斗故事。

近年来,高县总工会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县蚕桑、茶叶、白酒产业和制造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强化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拼技能、亮绝活搭平台,有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高县2名职工荣获第九届四川省劳动模范

宜宾市第四届酒产业品酒比赛在高县举行

宜宾市第三届茶产业技能竞赛制茶比赛在高县举行

高县工人大思政课走进竞赛现场


匠心闪耀 树起红城新坐标

“看!这就是我们高县的‘酿酒大师’!”在高洲酒业的发酵车间里,工人们围着刚刚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严为庚,听他讲述如何从基层岗位做起,坚守技术钻研和传承,一步步荣获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的故事。严为庚的成长经历,和高县总工会多年坚持不懈打造的工匠培育体系密切相关。一个个拥有娴熟高超技艺的劳模工匠,闪耀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创新舞台,已成为高县产业工人心中的“匠星图腾”。

为培养更多行业拔尖的技能大师、本领超群的行业工匠,高县总工会以选树培育“红高州·好工匠”为抓手,紧紧围绕高县茶业、蚕桑、白酒、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需求,培育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从实施意见出台到培育规划落地,从发掘行业典型到选树技术专家,从宣传发动到表扬奖励,高县总工会将一系列培育措施融入县域四大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产业工人立足岗位练技术、强本领、增素质、树品牌。

“在各行业各领域产业工人队伍中选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领军人才,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求创新、讲奉献的激情,形成人人热爱劳动、尊崇劳模、争当工匠的良好社会风气。”高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付出终有回报。近四年来,高县总工会累计评选出“好工匠”43名。获得市级及以上“五一劳动奖章”的5名先进个人中,有4人是来自三大产业的技能人才。“能获得‘红高州·好工匠’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好工匠’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鞭策我加倍工作、努力奉献的一种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技术方面精益求精,为消费者创造更好、更满意的放心产品。”获奖者杨智华激动地说。

高县总工会一方面全面选树行业领军人物、专业技术能手,壮大“好工匠”队伍。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工业强县、制造兴县”发展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吸才引智“招”人才。立足县域四大产业紧缺型岗位需要,高县总工会引导各级工会加大对外招引力度,支持配合企业先后引进急需型人才31名,配套建成创新工作室6个。

导师帮包“带”人才。组织开展“工匠苗圃”培训班,根据职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培训,促进产业工人由“工”到“匠”转型升“技”。

现实更令人振奋。目前,高县工匠培育已形成“金字塔”式人才梯队:顶层有省级劳模工匠树立行业标杆,中层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攻坚技术难题,基层有“工匠苗圃”孕育新生力量。“师带徒、匠带新”的培育模式,让产业工人的成长路径变得清晰可见,也让高县产业人才“匠星”闪耀。

淬火成钢 锻造产业精兵劲旅

3月7日下午,由高县农业农村局主办,高县茶业协会承办的为期一周的“高县扁茶”手工制茶首期工匠班培训圆满结束。浙江省制茶大师梅相贞团队及全体学员共同参加,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志刚、县政府副县长龚平,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出席结业典礼。这是高县总工会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整合资源共同致力于技能培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的一次生动实践。

立足工会职能,助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工会工作质效的现实路径,是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县总工会出台的《关于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意见》中,推进技能培训的意义、目标、举措、奖惩均十分明确。

围绕产业需求开展专题培训,是高县总工会的工作重点。县总工会围绕高县蚕桑、茶叶产业,相继举办蚕桑养殖、缫丝技能、茶叶加工、茶艺服务等技能培训6期,培训产业工人240人次。

借力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资源延伸培训,是高县总工会坚持不懈的全新举措。近年来,县总工会联动建材商会、烹饪协会、市级循环经济园区等行业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办“工匠苗圃”技能提升培训班8期,培育员工400人次。

突出城乡融合拓展培训,是高县总工会的又一创新举措。县总工会利用蚕桑产业、茶叶产业、酿酒产业等领域的技术能手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广泛开展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抓、资源联享和帮组建基层工会组织、帮规范工会工作、帮发挥工会作用、帮解决技术难题的  “四联四帮”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在岗位持续练兵热情。

多措并举的技能培训,有效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激情和能力。近三年来,高县产业工人围绕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综合效益等推进发明创造,先后取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并将专利成果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赛场点兵 奏响技能报国强音

至今,人们仍清楚地记得去年9月的情景。在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工(精制)技能竞赛决赛领奖台上,来自川红茶业集团的陈范涛获得一等奖的那一刻,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位非遗传承人用“看茶做茶”的绝活,在63名高手中脱颖而出,展现了高县制茶人的深厚底蕴。

头顶荣誉的陈范涛,可以说是高县赛场点兵的佼佼者。而支撑这一切的,是高县坚持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年初,高县总工会都要预算列支2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蚕桑、茶产业、白酒技能竞赛活动。“安排专项预算,强化基层工会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对竞赛组织有力、成绩突出的基层工会给予资金倾斜,我们坚持‘三向发力’,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技能竞赛这个‘刀刃’上。”在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的心里,资金账始终算得明明白白。

---高效利用资源。6月5日至6日,宜宾市第四届酒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宜宾高县高洲酒业基地举行。大赛由宜宾市总工会、高县政府主办,设置白酒酿造、白酒品评两个项目,吸引来宜宾市各酿酒产业8个区县的80余名选手参加。“我们积极争取市总工会支持,通过举办这次竞赛,聚力为宜宾加快构建‘4+4+4’现代产业布局培养和造就高技能酒产业技能人才提供支持,也为提高全县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拓展平台。”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曾浩掷地有声。

---坚持奖励激励。3月24日,四川新丝路茧丝绸公司“技术练兵·大比武”第一阶段总结表扬会顺利召开。高县总工会副主席黄光培及公司相关领导出席表扬大会,并为18名获奖员工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开展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技艺传承、人才选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竞赛,在全县营造‘岗位练精兵、赛场敢亮剑’的浓厚氛围,在推进产业升级、拓展创新空间、带动就业稳定等方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高县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詹彬表示,下一步,高县总工会将继续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为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工会力量。

风过高县带墨香。

从匠人星火到创新燎原,从技术传承到产业变革,高县总工会以“匠心”为笔,以“产改”为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产业工人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答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