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编织东方美学5151“共青团号”机车驶入历史二O二五理塘“哒野”赛马文化旅游季推介会在成都举行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1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25

匠心编织东方美学

——探秘成都世运会非遗竹编奖牌盒背后的故事 

实习记者谭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世界体育盛会的舞台上,每一件与赛事相关的物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与文化内涵。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制作的奖牌盒,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体育与文化的独特载体。近日,记者采访了奖牌盒设计师、制作团队,试图揭开这一非遗艺术品从创意到成品的全过程。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奖牌盒 谭悦摄

杨青云与奖牌盒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当非遗技艺邂逅体育盛会

2025年2月8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奖牌盒设计师杨青云带着一个大胆的构想来到眉山市青神县---她希望在这次世界级体育盛会上,用中国传统的竹编工艺承载运动员们的荣誉。“一般的纸盒或塑料盒,不仅普通,还无法满足我们对环保的追求。”杨青云说。

杨青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专业基础课教师,“学校要把老师培养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规定我们每五年得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践至少半年。很巧的是,我实践的公司,恰好是上一届大运会奖牌的设计制作方。于是,作为工业设计师,公司直接委派给我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设计本次世运会的奖牌全案。”

然而,让杨青云略感遗憾的是,她倾注大量心血的奖牌设计最终未能入选。不过,遗憾中往往也蕴藏着惊喜,那就是:她设计的奖牌盒赢得了组委会的青睐。“在我的全案中,奖牌绶带选用了源自竹子的天然竹纤维材质。出于对竹材这份温润与坚韧特质的由衷喜爱,奖牌盒的设计理念自然也采用了竹子本身作为核心材质。”

尤为难得的是,竹质奖牌盒的设计不仅符合组委会绿色环保的要求,还和本届世运会奖牌“竹光”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竹光’奖牌的主体由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再造而成,彰显绿色环保;背面独特的竹节与竹叶造型,则象征着运动员勇攀高峰、永不止步的精神。我们的竹质奖牌盒,无论是核心设计理念还是精神内核的表达,都与‘竹光’高度契合,相得益彰。”杨青云介绍说。

然而,设计图纸的完成只是起点,让创意真正从图纸上落地,才是更大的考验。杨青云说:“尽管我收藏了不少竹编工艺品,也系统研究过现代竹编纹样的编法。但如何将这些平面纹样精准地适配到立体造型上,并实现规模化量产,这对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让设计落地,杨青云立马想到一个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陈岚。杨青云的到来让陈岚又惊又喜,“杨老师找到我,我既惊喜又忐忑,惊喜的是青神竹编有机会登上世界舞台,被更多人看到,忐忑的是如何将我们的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完美融合,满足国际赛事高标准要求。”陈岚说。“见到陈大师让我有了更多信心,不论从结构编法还是现代纹样的呈现,陈大师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想法和灵感。”此后,杨青云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智慧重返案头,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设计攻坚”。从盒体结构到每一片竹篾纹样的走向,从天地盖的松紧调试到确保盒子整体的坚固耐用,每一个细节参数都需与陈岚团队反复校准,并经过多轮实物小样的严苛检验。“光盒子的样式我们就进行了3至4次的修改。”陈岚拿出两款不同大小、不同样式的奖牌盒对比着说:“以前我们的盒型偏大,现在缩小了;以前较粗的竹篾片,也变细了;以前用的工艺也和现在确定的工艺有所区别,现在的奖牌盒更加精致了。”

与时间赛跑

时间来到7月3日,当正式接到奖牌盒生产的通知时,陈岚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要在短短28天内完成2183只奖牌盒的制作,“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岚坦言。因为按正常工期,完成这样精细的竹编至少需要3个月。

“每一秒都不能浪费。”陈岚立即组织100多名工人投入“战斗”。“这100多名工人都是我精心挑选的,都是有着几十年竹编经验的熟练工。”陈岚说:“他们都是平时做手工自我要求高又追求完美的工人。”为了进一步提升竹编奖牌盒的质量,陈岚还特意聘请了4位大师分组进行指导,“从砍竹子开始,到做竹篾片,再到每一道程序的规范化,我们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磨合,才达到现在的高标准。”

青神的夏天酷热难耐,车间温度更是高达45℃,为保工期,工人们轮班赶工,汗水浸透衣衫。而陈岚每天都会穿梭于各个工序间,确保每一根竹篾的厚度、宽度都符合标准。因此,也被工友们戏称为车间“勤杂工”,“每道工序我都要去找问题,才能保证每一个盒子的完美。毕竟这是代表中国,就得精益求精。”陈岚边说边擦掉滑落至额头的汗水。

车间里,张师傅正忙着切割已编织好的纹样,可别小看这“简单”的一步,里面却很有讲究,“想要切出来的纹样,甚至两边的缝隙都对称很不容易。”张师傅说: “所谓慢工出细活,想要做精细必须要慢。”

“我们完成一个奖牌盒至少需要30道工序,光打磨就要进行5次,这个车间只是我们工序中的一部分。”陈岚说。

那么如何让这100多人在30多道工序的“加持”下,还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奖牌盒呢?“我们做了大量的模具来定盒子的大小、宽窄、薄厚。”陈岚说:“要确保任何一个盒盖都能完美地盖在任何一个盒子上,且在不装奖牌的情况下,做到盒身不掉落。”

从工匠指尖到世界舞台

在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发布会上,杨青云见证了自己设计的奖牌盒,与闪耀的“竹光”奖牌完美组合、庄重呈现的最终模样,杨青云肯定地说:“非遗绝非古董,我们的竹编艺术正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时尚魅力!”为赋予奖牌盒时尚感,杨青云对天地盖的传统纹样进行了大胆的几何化重构,并巧妙点缀竹绿色作为跳色,呼应世运会的青春活力,使得传统的六角孔编法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还蕴含世界多元融合的深意;盒身简洁的平纹编织,则象征着体育竞技的公平规则。奖牌盒的方圆周正之形,不仅便于运动员带回家珍藏,更能轻松变身相框,延续赛场荣光。

陈岚补充道:“为了能更好地体现竹编的魅力,我们用了4种不同的竹子做组合,慈竹柔软易编织,用于盒身;水竹光洁坚硬,用于盒面穿花;单竹的竹纤维适宜做盒子侧面;毛竹硬度高,则用于盒口加固。4种竹子的组合,让奖牌盒既有强度又有韧劲,还很柔美。”

青神竹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曾亮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舞台,还曾通过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展示为大众熟知。然而,为世界级综合体育盛会制作核心物资尚属首次。“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表达。”陈岚自豪地说:“当各国运动员手捧竹编奖牌盒登上领奖台时,他们触摸到的是中国文化的温度和深度。”

正如陈岚所言,8月7日至8月17日,成都世界运动会期间,这2183只竹编奖牌盒将伴随世界顶尖运动员们登上领奖台,也将把成都的温润、四川的韧劲、中国的匠心一并装进世界的掌声里。而岷江岸边的新竹,也在悄悄拔节……

工人正在切割编好的纹样 受访者供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