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202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82万人全总领导来川开展慰问调研工作首届全国工会融媒宣传技能大赛决赛在蓉收官锦书“云”中来:融媒尖兵的荣耀之路用“感动服务”诠释“工匠精神”触摸匠心真谛 搭起精神之桥全总工匠学院调研组到绵阳调研工匠学院建设工作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1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26

“0.01 毫米”之问

触摸匠心真谛 搭起精神之桥

记者黄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馨然在写暑期作业  记者石家豪摄


7月21日傍晚,蝉鸣萦绕耳畔,晚霞如绮,绚丽多姿。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张馨然一家,开启了暑期跑步计划。最后一公里,张馨然气喘吁吁,汗水不断滚落,可脚下的步伐却没有停下,反而比以往多了几分坚定。

这股悄然增长的力量,源自三个月前那封意义非凡的回信。

“0.01 毫米”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去年,纪录片《大国工匠》里的一个镜头,让张馨然的目光久久驻足---全国劳模、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高凤林,正屏息凝神操作焊枪。当解说提到他为了保证焊接精度,竟能连续十分钟不眨眼时,张馨然也瞪大眼睛尝试,可还没撑过两分钟,酸涩的泪水就涌了上来。

“高叔叔真是太厉害了!”她揉着眼睛惊叹道。高凤林那份对极致的坚守,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进了女孩的心田。

今年1月底的午后,阳光在书桌洇开一片暖金,钢笔尖在信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致高凤林叔叔的一封信……”在信中,张馨然一笔一画郑重地写道:“您用一把焊枪,不仅为火箭制造‘心脏’,托起火箭飞向广阔宇宙,更在0.01毫米的极致精度中守护中国航天的未来……”

笔尖流转间,她把自己被工匠精神点亮的学习生活娓娓道来。去年,她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拼装比赛。在调试过程中,机器人的转向总是有5度的偏差。虽然这个误差看似微不足道,但她想起了高凤林叔叔那句“每个细节都是尊严”,于是,她深吸一口气,耐着性子又反复调试了几个小时,终于让机器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那一刻,她仿佛触摸到高凤林叔叔说的“焊缝会唱歌”的意境,内心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后来,她的书桌角多了一张便笺:“今天,你焊接好自己的0.01毫米了吗?”这句自问,成了她每日的必答题。

一封回信点亮传承之路

今年4月,张馨然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回信,她激动地把信纸捧在手心,一口气读了好几遍。

“你发现的5度偏差恰似我早年焊接火箭发动机喷管时那0.01毫米的执着。你反复调试机器人几个钟头,何尝不是与时光、与工匠精神的‘对焊’?你的‘是否焊接好自己的0.01毫米’之问,已经触摸到了匠心的真谛。”回信中这段话,让张馨然豁然开朗:原来工匠精神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藏在每个与细节较劲的生活里。

“亲爱的馨然同学,请记住,咱们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子孙,祖辈用锄头开垦希望,现在你们用笔尖、头脑与智慧,续写新的篇章。”读到这里,张馨然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眼眶有些温热,她深知这是高凤林叔叔对她们这一代的殷切期望。

而信件落款处“在焊花中为你加油的高凤林叔叔”一行字,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了她的心房。

这封充满鼓励与期待的回信,既深刻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寄托着对年轻一代传承奋斗基因的热切期盼。它如同一座精神之桥,跨越时空与代际,让“追求极致”的匠心在这个少女心中愈发炽热明亮。

这个暑假,张馨然的计划表写得满满当当:除了完成暑期作业,她还要重温《大国工匠》纪录片,多读课外书,并完成跑步计划。她知道在学习的路上,健康体魄是不可或缺的。每次跑完步瘫坐在草坪上,望着天边流云变幻,她都觉得自己正在悄然成长,变得更加自信与坚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