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全总十八届七次主席团会议在京召开省总工会在蓉慰问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婴幼儿均可领取育儿补贴持用中国护照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制造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智造”图景高粱丰收晾晒忙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31

传统制造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智造”图景

——探访圣山白玉兰5G绿色智慧工厂

记者 张宸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厂智能悬挂生产系统  受访单位供图


7月22日,记者走进四川圣山白玉兰实业有限公司5G绿色智慧工厂,看到AGV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线穿梭运输,智能吊挂系统将裁片半成品精准送往各工位,打版、裁片、缝纫、熨烫,全流程如行云流水---这个曾依赖“老手艺”的服装车间,如今正上演着传统制造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的“智造”图景。

数据互联互通 每片布料都有“身份证”

走进厂区,“整洁有序”的生产线颠覆了记者对传统服装工厂的杂乱印象:工人们各司其职,裁片各就其位,数字大屏上实时跳动的仓储状态、生产进度、质量数据,勾勒出全流程透明化的生产脉络。

作为五粮液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的四川圣山白玉兰实业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有专业服装企业。数智化转型前,即便公司已在服装行业具备领先优势,但仍难逃生产协同存在不足的共性难题:一片布料裁成数十上百个裁片后,成堆摆放、不仅环境混乱、人工查找裁片困难且费时费力,生产异常时更难及时发现处理。

2024年7月,顺应“智改数转”浪潮,圣山白玉兰重构生产模式,以工艺中心、智能排产、制造执行等八大数字化系统为骨架,引入智能吊挂、激光裁剪、AGV运输等智能设备,搭起了服装“智能”的神经中枢。

“每个衣架上的识别码,都是裁片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李超指向车间,智能吊挂系统中,裁片半成品自动沿工艺路线流转,经过每个节点时,数据自动上传服务器,工序状态一键可查。这种无感数据采集,不仅让物料丢失可及时增补、瑕疵可追溯,遇到紧急插单还能无缝调换,“这像搭建了信息‘立交桥’,让各环节有序联动、全局协同。”

降低劳动难度强度 “招工难”问题迎来突破口

服装行业“招工难”的痛点,在智能工厂里有了新解。传统车间中,一线技术工人既考手艺又费体力,年轻一代鲜少问津;如今,简单重复的工序交由机器,劳动强度与技术门槛双降,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裁片区内,AGV机器人按照工序安排,从裁片超市自行存取物料,结束了过去依靠人工搬运的历史;设计图纸转化为数字程序,激光投影标注裁剪路径,机械臂按设定路线自动裁剪,省去了人工画板、裁剪的繁琐;自动模板机前,工人将裁片组合夹入模板,机器完成基础缝合,再由工人进一步处理完成复杂缝制。

工序简化带来了角色转变:裁片工人变身设备调控者,裁剪师傅成了机器操纵者。“不仅是操作习惯,工作思维、管理方式都得从传统手工作业中跳出来。”李超说。

为了帮助职工快速适应新生产方式,公司从工厂布局初期就组织技术骨干多次“走出去”学习,再通过项目实操点对点指导。“大家对智慧工厂的接受度很高。‘高科技’帮忙,环境更好了,干活也舒心。”车缝组3组组长任绪春的话道出了员工的心声。

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

从传统工厂到智慧工厂的跨越,圣山白玉兰步伐稳健、成效已逐步显现。生产线搬迁过渡期间,产量已稳步提升;转型完成后,生产质量与效率均进一步得到提升---以户外服为例,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达13%。

“用数据驱动打破流通壁垒、降低经验依赖,靠AI、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设计-生产-供应链’精准衔接,向全流程数字化、柔性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升级。”谈及未来,李超有清晰的蓝图。

这场老手艺与新质生产力的邂逅,正在圣山白玉兰的车间里,书写着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的鲜活样本。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