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川西高原,风景如画,人头攒动。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曾雅清掏出手机,通过扫码预约轻松进入了位于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这一切得益于她手中那张“百万职工游巴蜀”年票。
这张小小的年票,折射出的是四川工会系统助力文旅发展的创新实践。从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基层工会的细致落实,再到职工自身的实惠体验,一条温暖而有力的服务链条正在巴蜀大地上延展开来。
基层职工:实惠体验中的幸福感
7月中旬,刚放暑假的曾雅清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前往川西旅行。“选择川西这条旅游线,主要就是因为手中的这张旅游年票,覆盖的景区比较多。”对于曾雅清来说,年票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实惠,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比如九寨沟等热门景点,景区专门为年票用户开通了绿色预约通道,提前几天就能预约成功;部分景区还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让这一趟出行更有收获。”据初步估计,通过“百万职工游巴蜀”年票,曾雅清的阿坝之行节省了超过400元的门票费用。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全省第一家参与“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的高校,共有600多名教职工为这项活动提供鲜活样本。记者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工会办公室时,该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牟卿正在整理今年的活动材料。
“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帮职工买年票,而是要围绕职工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有温度的服务体系。”牟卿介绍,学校工会将文旅消费与职工福利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模式。
在工会助力乡村旅游方面,该校利用高校的教育属性,组织开展“西小柚”研学活动,带领教职工子女走进博物馆、体验非遗文化;在成都周边的乡村振兴点,职工美育课堂与藤编技艺相结合,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在校地合作共建方面,西南石油大学通过飞地赶场、电商直播、现场售卖等方式,既助力了乡村振兴,又丰富了职工的福利篮子。
“飞地赶场就是把帮扶地凉山州金阳县的产品带到外地来售卖,进一步拓展销售网络。”牟卿表示,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累计销售枇杷2.7万余公斤,实现农民增收66万余元,“这种立体化的服务模式,让文旅消费不再局限于‘买票游玩’的单一层面,而是与职工的工作生活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有温度的服务’。”
文旅产业:消费活水的涌动效应
成都天府广场作为城市核心交通枢纽,既是本地市民日常往来的必经之所,也是各地游客驻足流连的去处。依托这里深厚的城市底蕴与便捷的交通网络,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于2015年应运而生。
据悉,该馆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以生物塑化技术为核心展示生命奥秘的民营科普基地,采用开放式的陈列,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奥秘。
每到整点时分,记者总能听到专业讲解员生动的科普讲解声。馆内的聚光灯不仅照亮了一具具精美的生物标本,也照亮了参观者们求知的眼睛。
“我们专门为‘百万职工游巴蜀’群体免费制定了不同的讲解词,内容更深入、更专业。”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市场总监唐伟琦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们发现职工们的素质普遍较高,常常会提出很有针对性的科普问题,也增加了博物馆之旅的趣味。”
唐伟琦介绍说,博物馆自去年12月启动该活动以来,截至今年7月,已有近2000名职工通过年票到馆参观,为博物馆直接创收6万至7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些职工还带动家人朋友来消费,实际带动效应远超直接核销数据。下一步,我们还将与该活动深度绑定,策划推出更多适合职工体验的项目。”唐伟琦表示,与散客的随机性消费不同,工会组织的规模性消费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客源保障。
不仅是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这种乘数效应在年票覆盖的各个景区都有体现。成都龙泉山丹景台旅游景区上线该活动后,职工可在专题链接申领玻璃栈道以及丹景阁门票,目前已累计领取超2000张,实现了有效的引流增收。
“为了提高职工的使用体验,景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组建专项工作群,组织活动执行人员20人参与活动门票核销流程培训以及信息录入。同时景区简化核票流程,职工朋友只需出示领票预约二维码即可免费参观景区景点。”成都龙泉山丹景台旅游景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四川毕棚沟景区自去年6月加入“百万职工游巴蜀”文旅年票活动以来,吸引职工出行2000余人次,带动景区内部交通收入突破10万元。“理县总工会利用我们景区调度室设立‘工会驿站’,可以为职工及游客提供取暖、供水、休憩等服务,大大提高了旅行的舒适度。”毕棚沟景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百万职工游巴蜀”年票已经涵盖川渝景区100余个、演出6个,年票价值2000余元。
温暖延续:工会助力文旅发展新篇章
“活动开展以来,川渝两地基层工会累计投入约1.2亿元,组织超75.58万人次参与文旅年票、文化观演和文体活动……”据四川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据悉,该活动作为四川工会助力“拼经济、搞建设”若干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自启动以来有效助力了我省文化繁荣和旅游消费。在此基础上,今年省总和省文旅厅联合出台了进一步拓展“百万职工游巴蜀”相关工作的通知,继续深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推动“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
记者获悉,今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力度助力职工文化旅游消费十项措施》通知中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在现行规定基础上,每年发放一次工会消费券,用于购买日用消费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基层工会可在现行规定基础上,每年可增加一次全员参加的职工文体活动等,进一步助力文化旅游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四川丰富文旅资源,我们正在研究推出跨区域旅游景区年票。”四川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区别于其他年票,职工使用该年票可以选择四川+(毗邻七省其中一地)进行组合,覆盖近千家景区,其中4A、5A景区占比超80%,实现365天免票畅玩。”
从省级统筹的创新模式到基层工会的精细服务,从职工家庭的真实获得到文旅景区的实际收益,如今的“百万职工游巴蜀”等跨区域文旅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会福利活动,更成为工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它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大局为落脚点,在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广大职工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6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要求“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省总工会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百万职工游巴蜀”等跨区域文旅政策,正是对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
采访中,有职工向记者表示:“工会助力文旅发展,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情怀的体现---既要让职工享受到实惠,更要通过这项行动为四川文旅事业的发展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