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战日寇那年军营 歌声如潮“乌金”往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8

那年军营 歌声如潮

黄太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世纪80年代,新疆原陆军第五师侦察连部分战士的合影

军营里最能点燃年轻战士热情的,莫过于热火朝天的拉歌比赛。

“防化连,来一个!要不要?”“要!防化连,来一个!防化连,来一个……”四十多年过去了,每逢建军节,当年师部礼堂观影前那此起彼伏的拉歌声,依然像潮水般在我脑海中回荡。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曾在新疆乌鲁木齐陆军第五师侦察连服役。在那四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日常的擒拿格斗、战术射击、徒手攀岩和武装越野等军事训练外,学唱军歌和红色歌曲也是连队重要的文化活动。维吾尔族战士刘赛鹏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嘹亮的歌喉,自然成为了连队的文化教员,负责教唱歌曲。

刘赛鹏教歌有个独特的方法:他总是先教战士们唱曲调。“把旋律学会了,歌词自然就好记了。”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天训练结束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带着大家反复练习:“哆哆咪梭,哆哆咪梭,咪咪梭哆哆……”那认真专注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说来也神奇,四十多年过去了,《保卫黄河》的旋律,我依然能完整地唱出来,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军营里唱军歌和红歌不仅是提振士气的重要方式,更是凝聚军心、激发斗志的精神纽带。记得实弹射击归队途中,全连高唱《打靶归来》,紧接着来一曲《大刀进行曲》,将士们的步伐顿时更加铿锵有力;长途拉练时,一首《解放军进行曲》过后再唱《洪湖水浪打浪》,原本疲惫的队伍立刻精神焕发;开饭前的列队时刻,全连官兵在食堂门前齐声高唱《打靶归来》,若歌声不够嘹亮,定要重唱一遍,直到声震云霄。而最令战士们热血沸腾的,莫过于在师部礼堂观影或参加庆典前的拉歌环节---此起彼伏的歌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将军营的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师部大礼堂里,侦察连与师直属各连队的歌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一个方阵的歌声刚落,另一个方阵的声浪又起,各连队互不相让,激昂的旋律与欢快的节奏在穹顶下交织回荡。

防化连刚结束一曲,我们连指导员杨光嘉便压低嗓门对全连示意:“防化连,来一个。要不要?”全连官兵立即会意,齐声高呼:“要!防化连,来一个!防化连,来一个!”震天的声浪直指防化连方阵,逼得对方不得不再次献唱。

谁知防化连歌声甫歇,他们的指导员就立即反击:“侦察连,来一个。要不要?”对方连队的呐喊随即响起:“要!侦察连,来一个!侦察连,来一个!”一浪高过一浪的声潮中,杨指导员霍然起身:“好!咱们就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他起头领唱:“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预备---唱!”顿时,抒情而豪迈的歌声响彻礼堂:“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场热烈的拉歌比拼很快感染了整个礼堂,师医院、教导队等兄弟单位纷纷加入,将这场军歌盛会推向高潮。

时过境迁,当岁月的风尘渐渐沉淀,我才真正领悟:那些年在军营里此起彼伏的拉歌记忆,早已化作每个退伍军人心底最珍贵的财富。这不仅是青春热血的印记,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军人气质---在嘹亮军歌中铸就的团结精神、昂扬斗志和永不褪色的战友情谊。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