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温情守护推动“职工小家”在林区全面开花竹丝串起工会的温暖与关爱泸州市总工会赴企业调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巴中市总工会2025年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乐山“大思政课”走进峨眉山市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9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9

推动“职工小家”在林区全面开花

眉山市洪雅县国有林场着力构建林区幸福共同体

刘聪冯玉芬陈霞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林场厢子岩管护站自发举行体育比赛

7月28日下午6时,眉山市洪雅县国有林场职工蔡波下班后,来到位于单位一楼近500平方米的“全国模范职工阵地之家”健身。其间,陆续赶来的同事有的捧起一本书阅读、有的躺在智能按摩椅上休息……

“这个阵地是县总工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检察院等林场周边单位筹集资金参与建设的,可为林场和周边单位共2000余名职工提供服务。”林场工会主席冯玉芬坦言。

近年来,洪雅县国有林场推动“职工小家”在林区全面开花,已建成8个功能完善的“职工小家”。这些分布在青山绿水间的“小家”,成为森林防火的前沿哨、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情感联结的温馨港,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投身林业事业的热情与动力,为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全国林业系统职工之家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洪雅经验”。

锻造专业队伍,让青春接续林缘

“这种把文件与亲身经历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很有代入感,容易共情,不经意间就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导给我们。”“90后”护林员小朱感慨道。在海拔1382米的玉屏山职工小家,“红色教育微课堂”定时开讲。在这里,老党员讲述30年前林业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传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玉屏山职工小家开创“生态课堂+”模式,组织职工沿着森林步道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识别珍稀植物、参与古树名木认养,将巡山护林日志化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片林海就是我们践行‘两山理论’的课堂。”“最美护林员”张敏指着无人机巡护画面说。

针对林区职工“老龄化”问题,林场创新推出“师徒结对+实战实训”培养模式。在团宝山实训基地,市级劳模许祖贵正手把手指导“90后”徒弟王强操作无人机巡护和林火预警云台。许师傅将30年防火经验精心梳理成涵盖12项操作课程的“数字教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以前靠腿走,现在有‘天眼’帮忙效率倍增,但老经验一样管用,比如看烟色辨火情。”王强说道。

与此同时,林场又开启“引智助林”新通道,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技能实训基地”,定期开展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等专题培训;推行“林场+高校”模式,开设林业相关专业成人教育班,百余职工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获学历提升,对完成学业的职工给予学费补贴,助力职工提升专业素养,为林场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近3年,在职工

技能竞赛获奖项目中,青年职工占比超60%。

汇聚“家”的合力,让活力充盈林区

“以前总是烦恼林区生活单调枯燥,现在‘小家’啥都有了,感谢工会的关怀!”厢子岩管护站职工张先生兴奋地说。林场以满足职工日常文体活动需求为导向,在各个“小家”配备健身、棋牌、乒乓球等设施,极大地丰富林区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如今,各管护站的“职工小家”,不仅是职工休闲娱乐的“避风港”,也是交流工作、共商发展的“议事厅”。

为进一步激发职工活力,林场工会推行“1+5+N”活动模式,以机关工会为引领,带动5个“职工小家”,开展“森林防灭火”知识与技能竞赛、“火眼金睛”识图赛;举办“珍稀动植物”“最美巡护路线”摄影展,定期组织乒乓球、徒步等兴趣比赛;连续开展“六一”亲子活动,组织职工子女参观林场森林博物馆,让父辈的植树造林精神代代相传。

“冬天宿舍装了暖气,巡山回来能洗上热水澡,食堂饭菜也热乎,干起活来心里暖洋洋的。”岩盐洞职工小家的刘师傅满意地说。自2021年起,林场搭建“大家”连“小家”服务矩阵以来,“职工诉求直通车”完成“职工微心愿”37个,解决林区职工急难愁盼问题26个,为高海拔管护站加装暖气,改造林区办公区域、宿舍等场地7000余平方米;“职工关爱基金”累计帮扶患病职工300余人;关注职工身体健康,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分析职工健康走向,优化食堂餐饮质量。让职工在深山密林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