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工人日报》8月6日报道,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曾雅清掏出手机,通过扫码预约,带家人轻松游览九寨沟、黄龙等景区,这一切得益于她手中那张“百万职工游巴蜀”年票。初步估计,通过这张年票,曾雅清的阿坝之行节省超过400元的门票费用,享受了一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曾雅清手中这张小小电子券,正悄然改写千万劳动者的休闲图景。在四川,像她一样通过工会数智平台解锁诗与远方的职工已超千万---指尖轻点,“川工之家”APP上1032万注册用户正以全新姿态定义职工休闲权。内江职工凭“1元游甜城”漫步古镇,雅安职工用40元立减券邂逅音乐节……
笔者认为,工会数智化普惠绝非简单的补贴行为,而是重构职工休闲话语权,让职工休闲权益在数智化浪潮中得到升级。
过去,职工文化休闲面临三重困难:经济成本高让文旅消费成“奢侈品”,供需信息错位使优质资源“深藏闺中”,服务渠道单一令普惠难以穿透“最后一公里”。而工会数智平台以精准补贴重塑消费逻辑,以自贡灯会为例,川工普惠平台投放3.5万张优惠券,25元的优惠票价叠加15元工会补贴,使原价118元的中华彩灯大世界门票降至10元,瞬间点燃全省21.5万人次抢券热情。
更深远的意义是数智化推动地域公平的实现。区块链技术连通的“工会数据链”,将全省12万余工会组织、149个区县频道编织成网,即使凉山职工也能在“工哩啦”驿站同步享受文旅红利。技术正让休闲从稀缺资源走向普遍权利,让每一处角落都照见关怀的微光。
工会数智化普惠的深层价值,更在于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二元对立。当自贡的非遗传承人通过“云课堂”授艺12万人次,此刻职工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文旅产业链的共建者。这种由工会数智平台撬动的文旅消费新生态,使普惠从单向补贴升级为价值共创的引擎,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当西南石油大学工会以“飞地赶场”助凉山州金阳县销售枇杷2.7万余公斤,农民增收66万余元时,休闲话语权的重构已升华为城乡共富的密钥。
工会数智化普惠的本质非“补贴升级”,而是休闲权利的深度解放。川渝两地基层工会累计投入约1.2亿元组织超75.58万人次参与文旅年票等,这些数据背后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文旅兴川”的生动注脚。职工的休闲权益不再是生活中的“点缀”,而应成为提升生活品质、激发工作热情的重要力量。期待更多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畅享休闲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