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致远与儿子演出后与师父合影
朱致远和儿子一起练功
朱致远(后排中)与孩子们同台演出
日前,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发布,共有27人获得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其中,朱致远为川剧变脸代表性传承人。今天,就来讲讲他“半路出家”,学习、传承川剧变脸的故事。
一次温暖的相遇
今年49岁的朱致远是青白江区大弯街道人,曾在川化味之素工作的他,从小喜欢文艺和武术,一直坚持着武术和表演方面的爱好。企业转型后,他应聘到一家健康体检中心工作。
2020年2月,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来到体检中心。正在上班的朱致远忙上前接待:“叔叔,你是来体检的吗?”“就是嘛,我也不知道检查些什么项目,小伙子你给我推荐下嘛。”老人说道。
朱致远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并耐心细致地向他推荐了适合其身体情况的检查项目。“要得,就按你说的这些项目来检查嘛。”老人高兴地说道。朱致远全程推着老人到各科室进行体检,在等待检查的空闲时间里,老人与朱致远聊起了家常。原来,这位老人名叫周大祥,是内江川剧团的退休演员,现跟着女儿,定居青白江。老人年轻时主攻武生,在武打和变脸方面积累了独特的演出经验。
“小朱,你有什么爱好呢?”周大祥问道。“我啊,喜欢武术,也喜欢表演,经常参加区上的舞台剧演出。”朱致远诚实地回答道。“你的这些爱好都不错嘛,我还可以教你一些东西,你愿意学吗?”周大祥高兴地说道。“当然好了,能得到你老人家的真传,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当周大祥体检结束后,朱致远将老人送出了体检中心大门,目送着老人的轮椅车远去,心里觉得很温暖。
轮椅上的师徒传承
本以为周大祥说的可以教点东西给他,只是说说而已,朱致远并没有放在心上。可几个月以后,他突然接到周大祥打来的电话。“小朱啊,我想了一下,打算教你变脸。你愿意学吗?”周大祥亲切地问道。“太好了,谢谢周老师。我们好久开始呢?”朱致远说话的声音有些激动。“看你的时间嘛,我天天都在家里。”老人说道。
周末休息时,朱致远来到周大祥所住小区,拜访老师。“我教你变脸,不是市面上到处可见的那些人为了变脸而变脸的表演,而是要把武生的身段动作融入进来的,我称之为功夫变脸。你愿意学吗?”周大祥面带微笑地说道。“周老师,我本来就喜欢武术,如果把你的川剧的武功学到手,是很好的事情。我当然愿意了。”朱致远说道。
就这样,周大祥并没有急于教朱致远变脸,而是从最基础的走台步学起。朱致远一有空就来到周大祥家里学艺,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练起来。回到家里,朱致远认真揣摩老师教的动作要领,反复练习。
有一天,周大祥教朱致远棍术,可讲了好几遍,朱致远都不得要领,手中的长棍始终舞不圆。“来,你看我。”坐在轮椅上的周大祥左手撑着扶手站了起来,右手拿着木棍“呼呼”地舞动起来。“身子不要动,手腕用力……”周大祥一边舞动木棍,一边讲解。当时正值夏天,没舞几下,周大祥就满头大汗。老师忘我的言传身教,深深感动着朱致远。他忙扶着老师坐下,用纸巾帮老师擦汗,并接过木棍,重新演练一番。“很好,这次舞圆了。”周大祥满意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致远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了川剧武生的身段腿法、舞台步法和猴棍技艺。当这些技能掌握后,周大祥便教他如何变脸,从脸谱的制作,到巧设机,再到灵活运用。从一张脸谱变起,逐渐增加到三张、四张。
“小朱,你现在已经能熟练地变四张脸了,干脆就拉出去,当着街上的群众表演,练练胆量。”2021年的一天,周大祥对朱致远说道。“好的,都听老师的。”朱致远爽快地回答道。
周末的下午,朱致远换好表演服装,拉着音箱,在周大祥的陪伴下,来到了英祥商业广场。当音乐声响起,很快,过往的行人便围成了圈,朱致远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起来。当一张张脸谱在他的脸上神奇地变换时,围观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朱致远第一次当众表演成功,这让周大祥非常满意,也给了朱致远极大的激励。他愿意为川剧变脸艺术的发扬光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学徒到传承人
自从朱致远跟着周大祥学习川剧身段和变脸后,他平时在家练功,他当时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就在一旁观看,渐渐地,小家伙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练了起来。“爸爸,你能教我吗?我也想学。”儿子问道。“当然可以了,我们就一起跟着周老师学吧。”朱致远对儿子说道。
周末时,朱致远便带着儿子来到周大祥家里,并向老师说明了儿子也想跟着一起学习的愿望。“这很好嘛,小孩子从小练功,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练就一身好功夫。”周大祥满脸堆笑地说道,“不过。我不能直接收他为徒,你就代师收徒,一起学,算是你的徒弟。”就这样,儿子朱峰玉成了朱致远的第一位徒弟,他们共同学习,一起练功。后来,朱峰玉的几位同学,也拜朱致远为师,学习川剧功夫变脸。
经过近两三年的学习和训练,朱致远与几位小徒弟们共同成长,他们经常在周大祥的带领下,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使自己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不断进步。
除此之外,朱致远还活跃在青白江区文化惠民的舞台上,他参加过音乐剧《蜻蜓眼》、话剧《炉火不熄》等剧目的演出,为广大观众带去了欢乐。
他说:“作为一名区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我愿意将功夫变脸艺术发扬光大,为青白江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