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工运星火正燎原工会七夕搭“鹊桥” 单身职工觅良缘让“娘家人”的关爱直抵劳动者心坎阆中市工会为职工伴侣营造七夕浪漫成都新津区总工会多维关怀温暖职工广安前锋区总工会开展驿站赠书活动巴中南江县总工会开展工会驿站服务能力提升活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5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03

嘉陵江畔,工运星火正燎原

——南充市总工会创新打造职工思政教育品牌走笔

杨岚 魏勇 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8月26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暨“2025年南充市劳模工匠主题宣讲活动”在南充市群团大楼会议室举行。

宣讲中,南部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晏玉环分享了平安四川建设先进个人、四川政法先锋、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晓波扎根基层检察办案一线十九载,依法精准打击犯罪,竭力为群众追赃挽损的感人故事;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非遗竹编传承人、四川省劳动模范万学以“无怨无悔我的编织梦”为题,讲述了自己与竹编结下的不解之缘,分享自己从事高坪竹编的创业历程与传承创新之路;嘉陵区火花三小副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杜国芳以“心灯不灭行路不止”为题,分享了自己26年扎根教学一线,“不忘初心,唤醒灵魂”的育人历程与教育情怀。

南充市总工会聚焦新时代工运使命,创新打造了“嘉陵潮涌百年路·工运星火照初心”职工思政教育品牌。以“思想引领、文化铸魂、实践赋能”为主线,通过深度挖掘本地百年工运历史资源,将红色基因与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合,南充市总工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气息的职工思政教育新路径。本次宣讲活动,仅仅是众多思政课中精彩的一章。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放大榜样示范效应,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在嘉陵江畔的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关于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劳模巡讲让榜样走到身边

笔墨丹青书写劳动之美


深挖红色富矿,让历史“走”到眼前

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南充是一片有着光荣工运历史的红色土地。如何让百年工运史从书本中“走出来”,在新时代职工心中“活起来”?南充市总工会交出了精彩的答卷。

沉浸式研学,让历史可感可触。

“当我徒步走过那5公里‘奋斗路’,听着讲解员讲述百年前工运先驱在这片土地上的斗争故事,汗水浸湿衣背的那一刻,我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历史!”南充市制造企业德胜隆公司青年职工伍晓鹏在参加完市总工会组织的实景体验活动后,感慨良多。

这正是南充市总工会的创新之举---系统梳理本地工运历史脉络,精心串联“两德故里”红色地标,打造出“工运足迹---嘉陵江畔的红色火种”主题研学路线。更具创新性的是,南充首创了“重走奋斗路”实景体验活动,通过5公里徒步感悟长征精神,让职工在身体力行中不忘奋斗初心。

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开展53场,覆盖1.24万人次,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思政课堂”。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引导职工在重温历史中感悟初心,在现实工作中强化担当,实现了思想引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劳模宣讲,让榜样就在身边。

除了“走出去”体验,还有“请进来”聆听。一支由各级劳模、工匠组成的南充劳模工匠宣讲团活跃在各县(市、区)的工厂车间、社区街道。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但我相信,只要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完美,就是在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全国劳动模范、燕京啤酒公司职工曹勇在宣讲会上的朴实话语,赢得了现场职工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南充组建的宣讲团根据制造业、服务业、乡村振兴等不同行业领域特点,细分多个宣讲小组,定制化开发互动宣讲主题与内容。宣讲团成立以来,已举办宣讲62场,覆盖一线职工1.8万余人,许多职工听后直呼“解渴”“鼓劲”。这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理论浸润,让学习触手可及。

如何让理论学习不再枯燥?南充市总工会进行了有益探索。精准投放各类学习读物5000余册,并在67家职工书屋和工会驿站率先设立“工运史与劳模精神”特色阅读专区。

更贴心的是,工会配备了电子阅读终端实现“扫码听书”,打造了职工身边便捷高效的“指尖课堂”。“现在我们休息时扫个码就能听劳模故事,既方便又实用!”一位物流行业职工表示。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南充市总工会对职工学习习惯的深刻洞察---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成为职工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拥抱艺术与科技,让思政课“潮”起来

思政教育要浸润人心,首先要有吸引力。南充市总工会大胆运用各类职工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形式,让思政教育变得生动可感,有效破解了“入耳不入心”的难题。

艺术创作,以笔墨丹青书写劳动之美。

4月28日,嘉陵区总工会召开“五一”劳模(工匠)座谈会,全区各级劳模(工匠)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发展蓝图。会前,嘉陵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李龙与劳模(工匠)代表们一起参观了“中国梦·劳动美”嘉陵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由职工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集中亮相,展览中的时代寄语、百年沧桑、嘉陵风采等专题内容,让大家眼前一亮,纷纷在画作前合影留念。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4月27日,营山县总工会、县职工书画艺术协会在县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书画艺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职工精湛的书画技艺,更传递了广大职工对工会事业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工运理论转化为可视、可感的文化作品,各地工会举办的书画展览等活动,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让职工在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熏陶。

数字传播,用小屏幕连接大世界。

在数字时代,思政教育同样需要“触网”。南充市总工会敏锐地把握这一趋势,打造了“南工视窗”短视频品牌矩阵,鼓励职工用手机镜头记录身边的劳动之美、工会之暖。

《焊花里的青春》记录了一位青年焊工的成长历程,《我看南充工会》展现了基层工会干部的日常工作……职工们自发创作发布的1200余条原创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3万次,成功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了思想引领的覆盖面。

“用短视频记录工作日常,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自豪感。”一位参与短视频创作的“95后”职工表示。这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和传播,不仅扩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更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科技沉浸,用新技术打造新体验。

最让年轻职工感到“新奇”和“过瘾”的,是科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南充市总工会探索应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开发出“红色工运主题剧本杀”等互动体验项目。

职工们通过穿戴设备“穿越”回历史场景,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通过VR技术,我仿佛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这种学习方式太震撼了!”一位体验过红色工运主题VR项目的年轻职工兴奋地说。

这种新颖的形式已吸引超5000人次参与,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体验感。南充市总工会的创新实践表明,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育载体,能够有效破解传统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难题,让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紧扣发展实践,让教育成果“实”起来

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要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职工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南充市总工会构建“学思悟践”一体化闭环,将思政教育成效导入服务发展实践,把教育激发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强大动能。

技能提升,从“工”到“匠”的蜕变。

技能提升是职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南充市总工会深化“劳模带徒”行动,组织50名劳模工匠与300名青年技术骨干结对,在吉利汽车等重点企业新建5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师父的指导下,我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更懂得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一位参与“劳模带徒”项目的青年技工表示。据了解,这一平台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活力,已带动职工提出并实施技术革新项目35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吉利汽车南充基地于7月17日成功发布了N72新车型。此外,市总工会还举办了纺织、烹饪等23场行业劳动技能竞赛,推动参赛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约17%。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将思政教育与技能提升相结合,能够实现职工思想进步、技能提升与企业效益增长的多赢局面。

志愿服务,让工运精神凝聚人心。

依托品牌活动,市总工会孵化成立了10支工运精神职工志愿服务队,紧密结合“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为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37件,将思想引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暖心服务。

“参加了志愿服务队后,我对‘工会人’的身份有了更多理解。”南部县总工会干部宋杨亚表示。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更让工运精神在服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普法教育,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如何让普法工作不再枯燥?南充市总工会创新开展“百年工运·薪火相传”线上线下知识竞答,对成绩优异的1000名职工奖励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同步发放工会法、劳动法等普法手册2万余份。

“这种有奖竞答的形式很好,大家在参与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参与活动的电力系统职工王芳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法律意识。

嘉陵江水奔流不息,工运星火正燎原。南充市总工会“嘉陵潮涌百年路·工运星火照初心”品牌的成功实践,以创新的理念、鲜活的形式、扎实的举措,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职工思政教育的新路径,让红色的初心在嘉陵江畔焕发出勃勃生机,照亮了更多职工的前行之路,也为工会系统的职工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充经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