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茶比赛现场 巴中市总供图
1933年3月,川东北通江县城考棚内,400多名工人代表汇聚一堂,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窗外硝烟未散,室内信念如炬---川陕省总工会在这片炽热的红色土地上庄严宣告成立。
九十多年风雨兼程,从战火中的“军事化生产”组织,到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工会组织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完成了跨越历史的壮丽蜕变。近年来,巴中工会深植川陕苏区工运红色基因,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用心用情服务职工群众,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熔铸于火热实践,奋力绘就新时代工运事业的崭新画卷。
薪火相传:根植红色沃土的工会基因
“那时候参加工会,就是参加革命。”巴中市一位从事工运史研究的老干部这样感慨。
1932年底至1935年初,川陕苏区工会以“十家”代表制、工人夜校等组织形式,成功发动10万余名工人投身革命洪流,铸就了一支坚强的工人阶级力量。
在位于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中,一张泛黄的照片定格了那段烽火岁月:兵工厂工会通过技术攻坚,使手榴弹月产量从5000枚猛增至3万枚;八个铁厂年产生铁达2万斤;万人运输大队年转运物资超千万斤……这些数字,不仅是工人阶级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更是工运初心与使命的历史见证。
“为坚守一份嘱托,传承一个信念,用一生守护着红军的英灵。”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王建刚语气中满是自豪,他常向后辈讲述祖辈们用背篓将紧缺物资运往前线的故事,“如今我们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正是对那种精神的传承与光大。”
“九十多年前,工人们用背篓和铁锤支援革命;今天,我们用技能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位老工会工作者动情地说,“形式在变,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永远不变。”
创新赋能:工会组织的现代化跃升
2024年12月,巴中市巴州区第二届汽车维修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火热开展,其中青年技师在维修现场专注操作的场景,与九十多年前工人夜校中传技授艺的场景跨越时空相呼应,焕发着新时代的蓬勃朝气。
在巴中经开区的一处工会驿站,外卖骑手、快递员步履匆匆,却能在此作片刻休憩。“我们不仅继承了苏区工会团结动员职工的光荣传统,更在方法路径上持续创新。”巴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巴中全市推行“五建”模式---党建统战带动建、重点企业带头建、行业工会推动建、园区社区兜底建、“一函两书”督促建,推动工会组织不断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目前,全市已建工会组织4752个,发展会员55.8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进程显著加快,“小三级”工会活力持续增强。
在通江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王坪村工会主席殷雄侃侃而谈“六好”工会建设标准:“组织建设好、队伍培育好、制度落实好、工作载体好、经费管理好、作用发挥好。这‘六好’为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尤为亮眼的,是巴中工会探索实践的“3+1”异地农民工维权模式。在南江县职工维权中心,刚成功维权归来的工人王某激动地说:“公司拖欠我们20多人工资,工会通过这一模式,只用一周就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据统计,近年来巴中工会已累计为4.13万名职工追回欠薪及赔偿金9.74亿元。
淬炼本领: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2022年7月,川渝地区茶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南江县隆重举行,制茶、评茶高手云集,茶香氤氲中闪耀的是工匠精神的时代光彩。
巴中工会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累计培育技能人才15.07万名、高技能人才1.78万名,并通过“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这批人才正成为巴中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4年4月,巴中市评选出首批“巴中工匠”,国网巴中市巴州供电公司职工张博荣列其中,“除了荣誉,还有实实在在的礼遇,比如旅游优惠、优先体检等,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技能人才真的受尊重、有地位。”他感慨道。
暖心服务:构建“精准+普惠”职工关爱体系
2025年夏,通江县工会驿站欢声笑语,外卖员小张坐在驿站椅子上休息、喝水、充电:“以前只能在路边等单,现在这里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累了能休息。”这样温馨的工会驿站,已在巴中成为常态。
阵地场景化。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讲堂,推进“1+3”夯基强会工程,推动职工之家、妈咪宝贝屋、工会驿站遍布城乡;“四季送”与普惠服务(如普惠加油、9元美发、五折乘公交等)持续开展。“小而美”的公益项目将温暖注入职工日常点滴。
宣讲常态化。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车间、校园、社区等宣传宣讲达200余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朴实语言,引导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岗敬业、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服务清单化。紧盯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做优“送温暖”“金秋助学”“我来帮”等服务品牌,构建“助学帮扶-学习实践-就业援助”全链条机制,形成闭环服务模式,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望未来,巴中工会正擘画更加宏伟的蓝图,巴中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领导联片、干部包点’服务基层机制,不断提升工会干部政策把握、问题处理、群众工作、给人以温暖的能力,真正让工会工作扎根基层、直抵人心。”
从通江县城战火中的考棚,到如今遍布城乡的工会服务站点;从当年支援前线的手榴弹生产,到今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劳动竞赛;从减少劳动时间的权益抗争,到如今“精准+普惠”的现代服务体系---巴中工会的红色基因在创新中赓续,在奋斗中升华,正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工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