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重庆举办。
为传递工匠精神,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浓厚氛围,本报特推出专栏《匠心耀新程·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特别报道》,本报特派前方记者组将全力以赴,聚焦匠人匠心,对大会进行精彩报道,敬请关注。

四川展厅一角 记者邓孝禹摄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9月23日在重庆启幕。
在这场汇聚全国顶尖工匠智慧与创新成果的盛会中,四川将展现出怎样的创新活力和工匠风采,会带来哪些硬核成果和新奇体验?带着这些期待,9月22日,记者走进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探寻现场不容错过的诸多四川亮点。
开幕临近,会场内外“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越发浓郁。IP形象“匠小渝”与各类“工匠元素”融入场景布置,漫步会场,处处皆能感受到“匠心筑梦向新而行”主题的深度浸润。
在全国总工会展区,大国工匠、巾帼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风采在此汇聚,潘玉华、崔兴国、梁恩荣等来自四川的大国工匠亦位列其间。由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崔兴国领衔创新的水轮机核心部件模型“抽水蓄能式水轮机组导水机构”“混流式水轮机组转轮”也在此亮相。
“水轮机导水机构柔性装配、转轮静平衡系数修正,这两项创新成果代表着我国水电装备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凝聚着团队数十年技术攻关的心血。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希望与行业同仁交流协作,助推水电装备技术升级实现新的跨越。”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讲解员岳国艳介绍说。
在会场北侧,四川省展厅围绕“匠耀天府技能兴川”主题进行布置,风格以简约现代化工厂为主基调,并巧妙融入四川标志性建筑等元素,展厅内容纳了12家单位的50项创新成果。
漫步四川展厅,大屏幕里,播放着近年来四川工匠人才培育工作的成果、工匠们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的视听故事;展厅上空,展示着四川历年来培育选树的大国工匠照片;展台之中,陈列着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和“川字号”特色产业等的优秀代表性成果。每一段视频、每一张照片、每一样展品背后的坚守与追求,共同勾勒出四川践行“工匠精神”的鲜活轮廓。
在四川展厅的高端装备展区,一套“全金属可溶桥塞”系列产品,是成都工匠、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领衔人王柯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非常规油气开发难题的代表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拿下127项专利,累计上市4000万袋,实现产值超45亿元,惠及民生,为国家节约上百亿元的医保支出”---这是展品“科伦多室输液袋”令人惊叹的“成绩单”。作为多室袋领军人才,四川工匠、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高级工程师朱仲强将在现场担任讲解。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阳工匠石光绪将安岳石刻展品带到了现场,“我从15岁开始学习石刻技艺,至今已有40多年,这次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示安岳石刻,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安岳石刻技艺,让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发扬下去。”
“近年来,四川深入开展工匠人才培育,团结引领广大职工投身创新创造热潮,一大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他们是四川的骄傲,也是四川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会搭建了与全国优秀工匠人才对话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四川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技能人才规模壮大、素质提升,激励四川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价值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