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四川省首届职工运动会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开幕。表面看,这就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比赛,但换个角度,它其实在提醒我们: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是不是早该更新了?最近看到泸州旅投集团的员工在太阳底下练习排球,队员们额头冒着大汗,但无一不是神情专注、全情投入,笔者忽然觉得,这于企业而言,也是另一种值得被看见的“人才”。
长久以来,我们总把人才和学历、技能、经验挂钩,仿佛离开办公桌就谈不上价值。但这场运动会像是给了我们一记提醒:跑在赛道上、挥拍在球场上的职工,展示出的专注力、协作感、抗压能力,未尝不是一种真实可贵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比会做PPT和报表差。所谓“复合型人才”,难道不该也包括体能、心态和集体荣誉感吗?
再往深一点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识人鉴人的方式。利用运动会,完全可以把比赛变成一个观察员工的窗口。那些平时不声不响的员工,在比赛中也许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很多时候,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是看他怎么写简历,而是看他在关键时刻怎么挺身而出。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道理。看重运动,不是为了比谁更强,而是回到“人”本身。身体是人的本钱,健康的员工才撑得起健康的组织。当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那群能咬牙扛事、又能彼此支持的职工。薪资可以吸引人,但能留住人的,是一种“值得为它奋斗”的氛围。
所以,别把职工运动会看成一场“热闹完就散”的活动。它抛出的不只是奖杯,而是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理解和使用“人”的?一个眼光长远的单位,不会只看KPI,也会在一次次配合和比拼中,看到平时难以评估的东西,比如责任感、稳定性和凝聚力。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一支队伍战斗力的因素。
人才,不只是藏在方案和表格里,也活跃在球场上,奔跑在阳光下。但愿这场开启四川职工运动先河的省级运动会,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照见企业在用人理念上的更多可能性。未来需要的职工群体,不是拼命加班的“铁人”,而是一群有身体、有精神、有血有肉、甘苦与共的人。这才是企业基业长青、持续发展真正值得被看见、 被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