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边,有一种温暖,如春风拂过每一片山川,悄然浸润心田;
在盐边,有一种力量,似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点亮希望之光;
在盐边,有一种坚守,像灯塔守护每一次远航,日夜成就梦想。
盐边县总工会,正以真挚的情怀和坚实的行动,为农民工兄弟筑起一座座避风港,书写着新时代“心系职工、情暖基层”的动人篇章。
盐边县总工会开展送法到基层法律服务活动
盐边县总工会开办农民工电工培训班
盐边农民工在便民生活超市购物 均为盐边县总工会供图
深入调研察实情 把准需求明方向
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号角响起后,盐边上下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建设浪潮。面对风生水起的建设场面,盐边县总工会深知,只有立足实际,才能大有作为。
基于此,盐边县总工会成立调研组,锁定钒钛产业这一重点进行深入调研。深入攀枝花市一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宁村等生产建设一线,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调研发现,钒钛产业开发区内有占园区职工总数60%的农民工和货车司机,这个群体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
---生活服务“缺位”:艰辛日常待关怀。调研发现,农民工多租住在园区周边的简易民房中,周边缺乏平价食堂、便民超市等基本生活设施。许多人午餐只能依赖路边摊贩,购买日用品需奔波数公里至集镇,生活十分不便。在攀枝花鸣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务工的职工张鸿感慨道:“要是园区内有个能吃饭、能歇脚的地方,该多好!”
---权益保障“失位”:维权之路多坎坷。部分农民工因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薄弱,在遭遇欠薪、工伤等纠纷时,往往不知如何维权,也难以找到便捷有效的求助渠道。他们渴望有一个“能说话、能评理、能帮忙”的地方,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底气。
---职业发展“无位”:前行途中盼指引。多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或基础操作类岗位,他们迫切希望学习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却苦于没有免费、就近的学习机会。技能提升无门、职业转型困难,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隐痛。
“只有立足工会职能,有效解决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的这三大核心问题,才能为钒钛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才能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作出新贡献,才能让工会工作有为有位。”调研报告上的一组组数据,让盐边县总工会一班人的眉头紧锁。
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研究,一场又一场的观念碰撞,他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多措并举施良策 真情服务润心田
---打造便捷服务阵地,构筑温馨家园。
8月28日,盐边县钒钛产业开发区安宁村共享职工之家正式完成验收,这是该县总工会聚焦园区农民工需求,布局建设的第9个职工服务阵地。针对农民工“吃饭难、维权难、提升难”等问题,县总工会将职工之家阵地建设作为突破口,历经三年精心布局,在园区重点企业、职工聚居区等关键区域建成9个服务阵地,确保职工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其中,3处市级职工之家坐落于园区核心地段,辐射周边5公里,服务覆盖超8000人,真正实现了“服务在身边、温暖零距离”。
---完善生活服务场景,提升日常品质。
走进龙佰超市,100多种食品和生活用品排列有序、琳琅满目。“从市场调研到选货营业,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广大职工购物需求。”龙佰四川矿冶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冯平说道。这只是盐边县完善生活场景的一个缩影。
在盐边县,各职工之家均设立“农民工便民服务区”,提供免费洗衣房、淋浴间等设施;开设共富食堂(每餐仅5元至8元)、便民超市(日用品低于市场价10%),有效解决“吃饭贵、购物难”问题。同时设立“爱心驿站”,提供饮用水、应急药品、手机充电等免费服务。逢年过节,工会还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饺子”“送春联”等活动,让外地农民工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以前中午要么啃干粮,要么跑老远找路边摊,又贵又不卫生。”在盐边县国恒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务工的陈东是安宁村附近的租户,共享职工之家开业当天,他特意来食堂体验了午餐,“这食堂一顿饭才10元钱,两荤一素,饭菜热乎,以后中午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省下的时间还能休息一下。”
---强化权益保障机制,守护劳动者尊严。
“去年有工友被拖欠工资,急得团团转。后来在工会职工之家找到工会干部,在他们的帮助下,没几天就把钱追回来了。”来自云南的务工人员高登奎坦言,自己以前最怕遇到纠纷,“没文化,不懂法,总觉得‘胳膊扭不过大腿’。现在知道这里有维权窗口,还有律师免费帮忙,心里踏实多了。”据了解,每个职工之家均配备专职维权专员,并与县总工会签约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欠薪调解等服务。目前,已成功为32名农民工追回欠薪超过80万元。定期举办“农民工普法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累计发放普法宣传手册2000余份,农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显著提升。
---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点燃梦想引擎。
盐边县总工会依托3家市级阵地的专业实训资源,联合攀枝花市攀花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电工、焊工、家政等急需技能培训课程,向农民工提供免费教学及实训设备,对经考核后顺利结业的农民工颁发证书并推荐就业,已帮助156人成功转型至技术岗位。此外,邀请园区技术能手、优秀农民工代表举办“技能分享会”,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内生动力。“我干了5年体力活,一直想考个焊工证转技术岗,就是舍不得花钱报班。”正在查看技能培训计划表的攀枝花市一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冯世刚眼里透着期待,“听说这里培训班免费,还有实操设备,学好了能拿证、能推荐工作,这可是给我们这些想‘往上走’的人搭了个好梯子!”据了解,盐边县总工会每年还为20余名农民工争取“求学圆梦”在职学历提升资金补助2万余元。
深耕细作重深入 久久为功显担当
从一日三餐到技能培训,从健康关怀到文化浸润,盐边县坚持“小切口”精准服务,始终聚焦农民工群体的特定需求,注重从生活细微处入手,让职工之家成为他们“愿意来、用得上、离不开”的温馨港湾。“在职工之家参加培训,既让我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又让我学到了技术,对未来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在技能培训班上,农民工小李显得异常兴奋。
既注重“小切口”,更注重“接地气”,同时强调“可持续”,是盐边县总工会服务农民工的“三大理念”。
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盐边县总工会围绕农民工实际特点,提供平价、实用、便捷的服务。共富食堂、通俗普法等创新之举,让服务真正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同时,盐边县总工会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资源,形成“工会牵头、多方协同”的服务格局,为阵地运营提供坚实保障,从而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职工之家要‘用得上、离不开’,就得接地气、解真难题。”盐边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县总工会将以3家市级阵地为示范,持续完善服务网络,让更多农民工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中感受温暖、收获成长,汇聚起劳动者的磅礴力量。”
时光荏苒,情暖依旧。盐边县总工会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绩凝聚民心,在钒钛产业开发区这片热土上,绘就了一幅“服务有情、发展有助、生活有光”的温暖画卷。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工匠精神雕琢服务品质,用初心使命守护劳动梦想,让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在奋斗的路上,心中有暖、眼中有光、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