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刘佳怡)10月14日至16日,由四川省总工会干部学校主办的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训班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举行。来自全省的57名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参加培训。
培训班紧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核心任务,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全程。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题课堂上,专家结合《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如何指引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前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与中国对外战略解析”课程则拓宽学员全球视野,帮助学员理解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紧密关联,增强立足岗位服务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针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培训班设置多门实操性课程。“人工智能与DeepSeek应用”课堂上,通过案例演示与互动操作,学员掌握了智能工具在生产流程优化、技术难题破解中的实用技巧。“数字化体重管理”课程创新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健康数据监测与科学指导,助力产业工人以良好身心状态投入工作。在“工匠精神弘扬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题课堂中,劳模工匠代表分享成长经历,并结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班组建设、培训实践等探讨技能传承路径。
此外,培训班10月14日下午组织学员到成都大国重器互动体验馆展开现场教学。学员们在复兴号模拟驾驶舱亲手操作“中国速度”,在055型驱逐舰虚拟场景中感受军工精度,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领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看到航天装备上的精密构件,更明白了我们岗位上的每一个精度要求都关乎国之重器。”劳模代表的感慨引发了广泛共鸣。馆内虚实共生的展示技术,也让学员对“数字赋能制造”有了具象化认知。
本次培训班为期3天,通过“理论+实践”模式,有效完成了政策认知与精神传承的多重任务。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要把所学所思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带动身边工友共同成长,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