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在婚礼上的暖心举动引发网友点赞。他们在接收宾客红包时,并未收下礼金,而是轻轻一摸、折下一角,便将其归还。这一做法不仅让现场宾客感到新颖、周到,也引来众多网友直呼:“建议全国推广!”(据新华网)
让“折角新风”吹向四面八方
资阳李福金
“心意收到啦!”最近,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在婚宴上仅将红包一角轻轻折叠,便笑盈盈地原路奉还。该婚礼新风被拍成短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连新华网、人民网、中央文明办都为之点赞。
近年来,在不少人的社交体验里,婚宴请柬近乎“红色账单”,亲情友谊被明码标价,“份子钱”变成了“人情债”。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一些社会交往面宽的人不是在婚宴现场,就是在参加婚宴的路上,有的甚至在赴宴之后变成了尴尬的“月光族”。“来而不往非礼也”,彼此心照不宣的是“今天你包给我、明天我还给你”,为什么不可以互相免了,大家都省心又省事呢?
在当地,宾客送上红包,主家抚摸一下、折叠一角,便完整归还,象征心意已收,礼金全数退回,大家都有个好彩头。这份广式浪漫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扎根于岭南文化“讲心唔讲金”的深厚土壤。在广东多地,从婚宴到寿宴,“人情零消费”新风已吹拂了30余载。让“金钱味儿”淡一些,让“人情味儿”浓一些,那都是政府倡导、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结果。
“红包折角”之所以在网上走红,是因为公众对移风易俗的渴望已久。我们变革陈规陋习,并非全盘否定传统习俗,而是可以用充满智慧的创新做法,给旧习俗注入新内涵。近闻杭州一对新人推出“礼金互免卡”,他们约定举办简约温馨的微型婚礼,让简朴仪式摆脱了沉重负担,不再彼此“打肿脸充胖子”似的凑份子钱搞内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婚礼是一个家庭最具有人情味儿的仪式。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不应是那厚厚的红包,而该是这满满的祝福。最真挚的情谊,无需靠金额来证明;最温暖的祝福,就是人到心到的见证。当衷心祝福不再与红包金额挂钩,让婚嫁喜事摆脱“甜蜜的负担”,人情往来便找回了它最本真的样子。
红包角儿轻轻一折,折出的是情谊的厚度,返还的是文明的温度。但愿这股来自岭南的婚礼新风吹拂四面八方,让每一份心意都纯粹抵达,让每一次相聚都卸下负担,让每一地风俗都文明进步。
打破旧俗、回归真情
遂宁 邹卓玲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婚礼现场拒收礼金,仅“摸一下红包,折一个角,就返还宾客”的举措,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热议,也为当下被物质裹挟的婚恋风气注入了一股清流。
长久以来的人情社会,在婚礼上大方收礼金已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事,送的金额多少甚至异化为衡量关系亲疏远近与排场规格档次的标尺。为撑面子,有多少人陷入尴尬境地。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在刚过去的国庆大节中接连收获仅几面之缘、点头之交的同事发出的数份“红色炸弹”,最终为一份体面的礼金耗去大部分薪水,大节变成“大劫”,“劫后余生”只能紧缩开支,可谓人前要面人后受罪。又有多少人,同时也在心底默默安慰自己,现在送出去的,将来都要一次性“回本”。
如今,太多年轻人一提及彩礼、结婚“几件套”便愁眉不展,甚至达到了对婚姻望而却步的程度。经济压力与盲目攀比带来的心理重负,让本该美好的婚恋变得“生无可恋”。而婚姻的真谛,从一开始就是“以真心换真情”,是“携手方能白头”的笃定。若从一开始就被金钱、攀比压得喘不过气,婚姻的底色便已失真。
佛山新人拒收礼金的选择,是敢于对旧俗说不,勇敢向陋俗“亮剑”。这种举措不仅摒弃了虚荣的面子、剥离了金钱对人情的裹挟,更是让婚礼回归本质---这本是亲朋好友对新人真挚的祝福的一次聚会,是对两个相爱的人对未来的郑重承诺的见证。
事实上,类似的“移风易俗”之举并非个例。正如网友留言,部分地区早已践行不收礼金或仅作象征性表达的做法,这也折射出大众对被礼金绑架的婚恋风气的普遍反思。我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汲取其中凝聚人心、传递精神力量的精华,而对过度看重礼金等陈规旧俗,理当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去革新。这对新人身上有着广东人“人字拖式”的实在,不耽于外在的排场,专注于婚姻与真情本身,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或许有人会以“地区滤镜”为由质疑其普适性, 但这种打破旧俗、回归真情的态度,无论在何地都值得肯定与效仿。时代在发展,观念亦需更新,不能因“历来如此”,便将不合理的旧俗奉为圭臬。
佛山新人的做法,恰似在被世俗风气搅浑的婚恋池塘中投入一颗玉石,水花虽小,但它会激起重重涟漪,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婚礼与婚姻,本该是轻松、真诚且充满爱意的,而非被物质枷锁捆绑。期待更多人能从这对新人的选择中获得启发,让婚礼回归简朴实在,让礼金淡出或淡化,将节省下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到小家庭的经营与亲友的真诚相处中。唯有让爱回归本位,让真情重返质朴,婚姻才能在岁月长河中稳稳驶向“白头偕老”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