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中!好球!”10月19日晚,“川超”眉山队主场迎战攀枝花,现场座无虚席,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将绿茵场点燃。这不仅是一场足球盛宴,更是眉山市洪雅县体育“破圈”的生动写照---球场上洪雅籍球员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抢,都在为家乡“代言”,将体育的热度转化为发展的关注度。
以赛为媒,洪雅正探索一条“体育引流、旅游留人”的县域振兴新路径。从绿茵场到滑翔伞,从自行车赛到乡村篮球,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这座川西小城的形象与活力。

玉屏山滑翔伞运动 杨清亮摄

2025“瓦屋春雪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 罗杰摄

瓦屋山冰雪运动 何泽琼摄

2025中国·瓦屋山环雅女湖自行车赛 刘聪摄

2025年迎春全民健身象棋比赛 李悦琴摄
“以赛引流” 不仅留下来还要消费起来
“太激动了!为家乡争光,为洪雅添彩!”眉山队在主场战胜攀枝花队,迎来本赛季“川超”的第二场胜利,洪雅籍中场球员谢奕灏激动地表示。比赛中,他和队友们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一次次拼抢拦截,为球队胜利奠定基础。
而像谢奕灏这样的洪雅籍球员,在“川超”的赛场中,成为连接县域体育发展与城市联赛体系的关键纽带。
“在这支参加‘川超’的眉山队中,我们总共推荐了5名洪雅籍球员。”县教体局教育和体育股股长伍爱彬介绍,“洪雅常年开展群众性体育项目,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向省市各项运动队输送运动员若干名,通过丰富的赛事促进运动员成长。”
“川超”只是洪雅促进“体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洪雅将“体育+”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3月举办的第三届川渝滑翔伞定点联赛(四川站)暨2025年第八届四川省滑翔伞锦标赛,让来自全国的60多名优秀滑翔伞运动员在运动中感受玉屏的美丽风光。
7月开赛的“瓦屋春雪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县12个村(社区)的30余支队伍参赛,日均观赛客流超8000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达8470万元。
9月举办的“环雅女湖自行车赛”,则吸引国内外1700余名选手参与,为环湖骑行模式注入新活力。
……
一系列赛事不仅吸引游客前来,更让他们留下来、住下来、乐消费。在瓦屋山景区附近,村民王秀兰通过经营徒步补给站年收入增加5万元;“环雅女湖自行车赛”沿线一家民宿主李栋坦言:“赛事期间,房间提前一个月订满,比单纯做农家乐赚得多。”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国庆节,全县接待游客776.2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消费总额72.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1%和29.07%。洪山雅水间,一幅文体旅融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资源赋能 山水如何变成“运动场”?
洪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71%,如今,正从观光客的打卡地变身为运动爱好者的目的地。
2025年国庆假期,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游客选择来到瓦屋山参加全山徒步挑战赛,在饱览绝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体验突破自我的快感。
“我是从成都过来的,想在徒步的同时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游客梁功军说,瓦屋山富有挑战性的徒步线路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
自2020年开展徒步挑战赛事以来,瓦屋山凭借独特地貌和丰富景观,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挑战。2023年,该赛事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洪雅体旅融合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当地带来持续客流和品牌效应。
除了瓦屋山徒步挑战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洪雅还积极拓展“体育+文旅”融合路径,打造了 “瓦屋山冰雪嘉年华”“玉屏山森林运动项目”“玉屏山滑翔伞运动”等特色文化体育赛事IP,既展现了山水间的运动激情,也带动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态赋能、体育促兴的绿色发展新路。
洪雅并未止步于“靠天吃饭”,而是主动投资基建,让体育体验更专业、更亲民。
洪雅投资近310万元,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38个,改造升级城区公共健身广场项目6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1个,县文体中心1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个;成功申报瓦屋山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口袋体育公园等10个项目,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7平方米。
“这些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篮球、跳广场舞,也为专业赛事提供了后备场地。”伍爱彬说。
全民共享 体育如何改变生活?
洪雅的体育发展,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更是为了让本地人享受运动红利。
“这个比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开心。”在2025年迎春全民健身象棋比赛现场,市民杜洪斌由衷赞叹。像这样覆盖全年龄、多项目的群众体育活动,在洪雅已成常态。
近年来,洪雅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足球、酷跑、登高等多样化文体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专注实施“银发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设太极拳、八段锦课程,覆盖2.5万人次;开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乡村篮球赛超200场。
“以前打球要去县城,现在村口就有球场。”村民张伟说。退休职工李芳则表示,“跟着孙子学八段锦,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身体素质,也为高水平赛事培育了广泛的观众基础,形成良性互动。
未来挑战 洪雅模式的可持续性
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四川列为“体旅融合发展试点省份”,明确提出:推广“赛事+景区”“体育+非遗”模式;支持县域打造“全域体旅示范区”;构建“高原训练-山地户外-都市赛事”三级体系。
洪雅的体旅实践,恰是四川“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战略的微观镜像。面向未来,洪雅也有自己的思考: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如何提升赛事商业化水平,如何数字化赋能……也许,不久的将来都会有答案。
当洪雅籍球员在“川超”的绿茵场上拼搏时,当瓦屋山的徒步者呼吸着负氧离子时,当洪雅各个公园的夜跑队伍如流动的星火点亮城市灯火时---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而是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当下与未来的纽带。
“体旅融合的本质,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山水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伍爱彬说。
采访手记
在洪雅采访期间,一位网约车司机的话令人印象深刻:“以前游客来了拍拍风景就走人,现在他们愿意住下来,跟着我们爬山、骑车、吃生态菜---这就是体育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