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加法”和“减法”的脑科大夫成都东站的同行者集气站里的“李唠叨”以严为纲编织成才之梦测量  历届奥运会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瞬间是什么?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4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14

精通“加法”和“减法”的脑科大夫

记者邓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徐学君为病患作检查 受访者供图

颅骨打开后,他能清楚地看见,位于脑干的那颗血管瘤被涨得透亮。血管壁薄如蝉翼,血液快速地流动。如果他的手稍微抖一下,力度重一点,或是偏离毫厘的距离,都可以导致病人瞬间致命。

这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学君的手术日常,既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手艺的“稳、准、精”,也需要耐心、毅力和坚持。神外医生除了必须掌握这些 “加法”以外,徐学君也在钻研着“减法”。

这个“减法”体现在“开脑袋”这关键一步。在原来的开颅手术中,需要借助电钻和铣刀切割如“鹅蛋”般大小的颅骨,而现在仅需要开启“锁孔”大小就可开展颅内手术。

这个“锁孔技术”的运用,将开颅面积从直径5至6厘米减小到2至3厘米,将开颅时间从20至30分钟减少到2至3分钟,将患者住院时间从2至3周减少到1至2周,极大地提升开颅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康复率。

自2009年徐学君加入成都市二医院后,便开始推行“锁孔技术”,在市级医院最早开展该项技术,现每年通过“锁孔技术”进行开颅手术近400台。

“我们是在大树底下发展起来的。”徐学君坦言,在成都如果是有需要开颅的大手术,很多患者首先考虑的是华西和省医院这样知名大三甲医院,“我们作为市级三甲医院没建立起这样的品牌度,那我们靠什么?靠技术和口碑!”

“我的病人一半以上是病人推荐而来。”最原始的“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在徐学君身上反复应验。徐学君谦谦君子的儒雅形象、温和的态度以及精湛的技术让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愿意将身边有类似就医需求的亲朋推荐而来。

正是信任的力量,徐学君为成都的一家三口陆续开展“开颅手术”。几年前,妻子因为脑部肿瘤在徐学君这里进行手术,一年多后,她的丈夫因“脑出血”又来手术。而今年,徐学君为他们的儿子进行手术,解决了他多年的“听神经瘤”。而这一家三口也是通过“锁孔技术”来进行开颅,加快了术后康复。

“锁孔技术”是医生做的“减法”,却给患者带来“加法”。当然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是硕博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才有资格做。”这是徐学君在科室下的一个硬性指标。为了掌握这项技术,科室符合条件的医生虽早已在开颅手术中身经百战,但依然自掏腰包花上万元买一套显微设备,在家苦练“锁孔开颅”。

拿什么练手?鸡蛋成为最好的选择,蛋清的那层膜正如颅底那层硬膜。他们可以做到取下一小块蛋壳而不损伤蛋膜,再掀开蛋膜,利用显微设备在蛋清组织进行操作。最后缝好蛋膜,盖上蛋壳缝好。而后要求这个鸡蛋还能继续水煮而不溢出组织,足见刀功的精细。

在这样的训练下,徐学君及其团队早已有了“肌肉记忆”。开颅手术中,他们双手可以悬空七八个小时而不抖,只切一厘米绝不会多切一毫米,将神外手术的“力度”和“精度”拿捏得出神入化。

去年,徐学君被成都市卫健委授予“徐学君名医工作室”。这么多年,作为科室的“掌舵者”,他也希望培养出更多名医,于是将团队分成了六个亚专业组,好比市二医院神经外科的“六大门派”,分别是神经肿瘤组、功能神经组、脑血管亚专业组、脊柱脊椎组、神经重症组、神经康复组,每个医生可以在专病领域得到修炼,如“武林高手”般使出毕生最拿手绝活,去精准解决患者的难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