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夜幕降临,成都金融城双子塔被缓缓点亮,蓝紫色灯光映照下,“让影像有影响”几个夺目的大字闪耀城南。当天,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正式启幕。16大主题展览、27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摄影家、2000余幅作品……一张张动人影像,一场场视觉盛宴,在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同时,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贡献影像力量。
金融城双子塔摄影周灯光秀 主办方供图
观众在成都市美术馆展厅内逛展
展厅内的影像装置成为热门“打卡”点
五大展示空间展出2000 余件作品
作为近期成都规模最大的影像艺术盛事,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以“影像:前景·共蓉”为主题,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支持,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等共同主办。
本届摄影周展览部分由 “异域同框”“中华同源”“天府同屏”“蓉耀同行”四个单元组成,展区涵盖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天府人文图书馆、成都当代影像馆、东安书院、青白江千年古城城厢会客馆五大区域。近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展示20多位国际摄影大师和900多位国内摄影师的2000余件摄影、影像作品,为我们奉上了高水平的“艺术大餐”。
多角度多维度搭建交流平台
11月20日上午10时,摄影周主展区之一,位于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内的成都市美术馆B区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展。
“这里集纳了很多摄影师的艺术作品,从传统人像到数字技术、装置拼贴艺术,内容、形式广泛,非常值得参观学习!”在展厅中央位置的一处影像装置前,摄影爱好者廖先生一边拍照,一边仔细阅读着一旁的文字说明。
这个由35个座钟所组成的高达5米的塔形装置,利用数十张老照片,12个屏幕,配合声音和设计,构建起一座“时间之塔”,用影像的方式留住时光记忆,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随着当代影像艺术的观念突破和影像技术的发展,摄影不再只是图片信息的呈现工具。在“向度”---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展板块,我们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们用手工对摄影图像进行再造;用平面图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用人工智能合成的梦境图像……多角度,多维度看待当代影像的演变。
阜新煤矿,曾是世界闻名、亚洲最大的露天矿。摄影作品《阜新选煤厂的工人们》记录的正是阜新煤矿选煤厂工人辛勤劳动的场面。画面上方的煤炭工人在强烈的逆光下模糊了面庞,只剩下劳动的剪影。让观众透过图片感受到劳动者的风采。
“快看,这几幅以卧室为主题的作品好特别!”展厅内,由广州青年艺术家于音创作的3D影像作品《我住过的卧室》,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住宅在建筑中和人有最为长久的关系,对于音而言,房屋是家庭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旁观了她的整个成长过程。画面中央家具依次摆开,配以彼时房间里的窗帘,营造出一种更为私密的观赏氛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极度”---天府摄影名家名作展板块,本土艺术家们则更加关注自身的个性化表达。他们以回归自然,回归内心为灵感,对个人题材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创作热情。
由艺术家金平带来的“回声”冰川影像晶石装置,来自他多年在珠峰拍摄的“影像回声切片”,通过晶石介质封存,成为来自珠峰影像回声的永久物;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摄影艺术家王达军的作品《山悟》,采用黑白调呈现,以独特视域和视觉,展示出天地之美。
“摄影是能够留住时间的艺术,也是基于客观的主观表达。”在本届摄影周策展人、摄影艺术家郭际看来,此次展出的天府名家作品中有很多都能与观众产生“对话”。“虽然部分作品对观众有着更高的欣赏要求, 但由此产生的与摄影作品的对话和思考,正是展览想要达到的目的。”
此外,威廉·克莱因、贝尔纳·弗孔、朱宪民等一批国内外摄影名家的个人展览也在摄影周上重磅亮相,为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们近距离欣赏各个流派、风格的摄影佳作搭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场关于影像的“头脑风暴”
新时代,影像作为认知和表达的媒介,在互联互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期间,除了各大影像展,成都国际摄影峰会、中国影像藏家峰会、当代摄影公益论坛等多场主题活动的举办,围绕当代影像的本土发展、摄影本体及摄影未来走向等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业内大咖和代表共聚一堂,以专业和先锋的视角深入探讨,掀起了一场关于艺术与创意的头脑风暴。
当下,摄影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影像,数字成像的虚拟性和全民摄影的普及性,以及图像传播的数码化、瞬时化,导致摄影创作的主客体与接受美学都发生了巨变。
“以母语讲好自己的故事。”《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李楠认为,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当代摄影如何通过本土发展突破创新,成为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家、摄影家将个体真切的生命律动与时代合鸣,清醒、冷静地置身于喧嚣与骚动之外。他们深深地扎根故土,同时热诚地关切当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觉,当代摄影未来可期。”
“新纪实摄影是一种更观念性、私密性的个人化表达,它为传统纪实摄影增加了更多可能性。”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林路,发表了《从新纪实摄影的当下出发》主旨演讲,提出了他对于新纪实摄影与传统纪实摄影之间关系的思考。
摄影最基本的功能是记录。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以一系列经典照片和背后故事的分享,给出了她关于“历史被怎样记录”这一话题的答案。浩瀚的照片里有哪些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时间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在图片和短视频分享盛行的时代,摄影已然成为一个全民话题。当人类朝着更多新的领域前行的时候,毫无疑问也引发了更多关于摄影本体以及摄影未来走向的思考。作为文化与艺术生态的构成之一,围绕影像相关话题的探讨,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