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观摩“五小”成果
初冬的彭州航空科创孵化园内,热度非凡。
11月6日至7日,由四川省机电冶煤系统创新工作室联盟智能制造组主办的“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会在这里举行。
来自航空工业成飞、中国航发成发、5719厂等9家单位的30余名国家级和省、市级劳模工匠齐聚一堂,展示他们带来的53项创新成果。观摩、讲解、汇报……评选会俨然成为一线劳模工匠展示创新智慧的“星光大道”,生动诠释了“小切口”如何解决“大问题”。
“五小”不小 是解决生产线痛点的“金钥匙”
“改进后,我们的滑油箱一次装配合格率从76%直接提升到了100%!”5719厂青年工匠宋钰在评审会上自信地展示着他们的创新成果---某型发动机滑油箱仿真模块预装装置。这项借鉴了数控透明小车和无人机装配思路的发明,通过可视化操作,彻底消除了困扰已久的漏油故障隐患。
富维安道拓公司的辛贺带来了数字化集中上料管理系统。面对注塑车间的上料管理难题,团队应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让重量信息“开口说话”,实现实时监控与异常报警。这项小革新,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40余万元,成为提质增效的典范。
平台赋能 从“单打独斗”到“集团军作战”
“如今的‘五小’活动,已从传统的工装夹具设计,转向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沿探索。”担任评审专家的大国工匠左治建评价道,“这不仅契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作用正愈发凸显。”
正如左治建所言,本次活动吸引了28个联盟工作室、500余名项目组成员参与。作为组长单位的5719厂,自2012年成立首个工作室以来,已构建起21个国家级、省市级工作室的创新矩阵。通过“五小”这一载体,累计破解600余项技术瓶颈,形成400多项成果,创造超11亿元经济价值,充分展现了联盟“集团军作战”的强大合力。
活动虽已落幕,但创新永无止境。该联盟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让这些源自一线的“金点子”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四川“制造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