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代表队选手张海霞(右二)与搭档进行案例模拟演绎 记者石家豪摄
11月11日上午,在全省新时代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工作竞赛总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化身劳资纠纷中的实力派“主角”,用精湛的“演技”,还原劳动纠纷调解现场,在角色扮演中展现维护职工权益的“硬核”实力。
“我们理解你们,咱们一起想办法,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舞台上,绵阳代表队选手张海霞以人社调解员的身份轻声安抚劳动者,同时条理清晰地与企业方沟通。
作为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案庭庭长,她从事劳动争议调解10余年,前不久还获得首届劳动争议调解员技能竞赛全国决赛个人一等奖。“调解员像‘灭火器’,既要扑灭情绪‘火苗’,又要定位矛盾‘火源’。”她认为,这次比赛的最终目的是“把对抗变对话,把输赢变共赢”。
在广元代表队进行案例模拟演绎时,选手张世海同样全情投入其中。作为广元市首届十大青年法学人才之一,张世海本色出演“检察官”,他语言严谨、逻辑严密,从法律依据到事实认定,确保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张世海坦言,这次比赛既是对日常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一次难得的能力提升,“我们要用专业守护职工权益,用法治思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成都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的李婧也在演绎中展现出工会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她手持职工申诉材料,时而俯身倾听劳动者的诉求,时而与企业代表沟通协调。“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既要帮大家争取合法权益,也要引导理性表达诉求。”她表示,这场比赛突出“协同性”,注重“全域性”,覆盖维权全流程、全场景,“这要求我们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合力,用更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贴心的服务态度,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让维权之路更顺畅、更温暖。”
赛场上,他们是全情投入的“实力派”,将各种劳动争议调解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走出赛场,他们是扎根一线的劳动争议调解员,是用专业与温度织就职工权益“防护网”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