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创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

举办的2025年旺苍县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活动
红城沃土育新机,工会赋能谱新篇。
在川北广元旺苍县这片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一座办公楼格外醒目---旺苍县总工会职工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这座办公楼孕育着蓬勃发展的新机。近年来,旺苍县总工会凭借着智慧与担当,盘活闲置资产,搭建起这座集技能培训、岗位推送、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将昔日“碎片化”服务升级为全链条支撑,已成功孵化企业100余家、带动就业近2万人,在破解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创业难题中交出亮眼答卷,更以工会组织的担当与创新,书写了新时代红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政策赋能 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搭建四维协同的“政策金字塔”。“刚创业时,跑部门盖章能跑断腿。”回忆起2016年的创业初期,四川木门茶业公司董事长谭波仍记忆犹新。如今,他只需在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交材料,就能完成从申报到结题的全流程办理。这种转变源于中心创新的“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四维工作机制:政府将创新创业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考核,工会每年统筹260万元专项经费,科技、人社等部门常态化入驻,16家中介机构和5名律师组成“服务团”。
最具突破性的是“政策超市”模式。7大服务窗口陈列着《助企纾困十条》《创新创业扶持措施》等“政策套餐”,创业者可根据需求“点餐”。2024年,中心为帮助四川永安光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协调县人社局,仅用15天就完成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的审批与发放,公司董事长吕东东感慨道:“这效率,在沿海地区也不多见。”
实施真金白银的“暖心工程”。每年7月左右,中心的“创客咖啡厅”总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领取创业带动就业补助的职工创客们。2024年金秋,举行了央财、省总工会创业带动就业补助资金发放仪式,让创业者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关爱。
返乡青年李娟接过创业带动就业补助资金时眼眶湿润,她说:“这是我回旺苍县领到的第一笔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据了解,中心建立严格的“申请-调查-公示-跟踪”机制,近三年来,累计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助620万元,惠及150余名创业者。更贴心的是“创业导师结对”制度:为每位创业者配备“政策导师+技术导师+市场导师”,形成“扶上马送一程”的长效机制。
旺苍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持续关注和支持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创新创业对象,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
“家人们看这个茶汤,这是我们刚研发的冷泡茶……”在中心四楼的共享直播间,一场电商直播正在进行。“95后”主播张兰兰站在镜头前,熟练地展示着米仓黄芽。两年前,她还是一名“蓉漂”,如今已是中心孵化的主播,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10万元。这得益于中心推出的“创客赋能计划”,常态化开展的“村播”等各类培训,2023年以来惠及3600人次,其中85%的受训者实现了就业或创业。
科技领航 培育新质生产力矩阵
打造校地企协同的“创新磁场”。在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展示着猕猴桃全产业链的数据: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物流轨迹……这是中心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平台,让旺苍猕猴桃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溯源。中心聚焦“高校有技术,企业有需求,工会搭桥梁”,形成了“研发在高校,转化在旺苍”的旺苍创新创业主要做法。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与省内外12所高校建立“概念验证-技术孵化-产业加速”链条,2024年促成17项高校成果落地,其中3项入选“四川十大创新项目”。
四川木门茶业公司的蜕变就是典型。2016年入驻时,企业还在用传统工艺制茶,年产值不足300万元。中心通过联系四川省农科院,帮助企业研发黄茶精深加工技术,又帮助企业对接品牌推广公司,打造“米仓黄芽”品牌。如今,该企业拥有35项专利,产品远销国内外,带动16万亩茶园发展,解决了5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谭波对此感慨道:“没有中心帮助,我们还是小作坊。”
孕育硬核科技的“孵化奇迹”。在四川永安光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该公司打造的全国首条万吨级退役光伏组件处理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报废组件含硅、银等贵金属,传统拆解污染大,通过我们的技术,贵金属回收率达99%。”吕东东指着传送带上的组件说道。2024年,企业入驻中心时还在为研发资金发愁,中心不仅帮其申请了100万元科研经费,还组织企业对接清华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共同突破“废EVA胶膜与玻璃剥离”技术瓶颈。2024年,四川永安光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退役光伏组件产业化循环再利用”项目,在“清华-四川对接会”上获2000万元融资,如今,企业在全国构建“7+N+X”产业链网络,建成500公里交通物流圈,形成全国性加工与运营体系。当前,企业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首个20万吨级循环利用产业园区,成为环保领域“新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03家,申报知识产权310件,转化成果156项,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在中心的“创新走廊”,一面墙挂满“国家级星创天地”等荣誉,另一面墙则是创业者手绘的“科技树”,每片叶子代表一项成果,枝干上“创新驱动”的标语格外醒目。
生态培育 打造双创“热带雨林”
设置全链条孵化的“成长阶梯”。走进该中心的众创空间,开放式办公区里,年轻创业者围坐在白板前激烈讨论。在路演厅,每月都有项目对接会,投影仪上的商业计划书换了一版又一版。这是中心构建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四级体系:众创空间提供全免费办公,孵化器最长扶持5年,加速器对接经开区的产业园区实现企业规模化打造,形成“孵化-成长-壮大”闭环。
“感谢中心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四川智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淋感慨道,他的公司成立于2018年,2021年7月正式入驻中心。在中心的扶持下,公司享受办公场地、智能直播间、多功能会议室及专业级影音设备免费使用的优惠政策,并享有人社局认定的“见习就业基地”资质补贴。中心还帮助公司优先承接政府及企业的活动策划、影像制作等项目,参加超20场行业培训、跨省研学及大型招聘会。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从一家初创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拥有4名核心成员,年均服务50余家政企客户的专业化团队。通过全媒体运营,公司成功为旺苍县人社局推出“云上就业”系列直播,实现单场最高带动300余个岗位对接的佳绩。
“这种分层培育,让企业少走弯路。”中心孵化服务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有53家企业“毕业”,16家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成长为规上企业。
凝聚跨界协同的“磁场效应”。中心搭建共享平台,通过组建旺苍县数字领域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等跨地区、跨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吸引全县15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种跨行业联盟的组建是中心的创新之举,成立三年来,联盟完成课题189项,创造效益5000万元。在2024年“红城匠人”大赛上,联盟推送的“数字孪生茶园”项目斩获金奖,并获500万元投资。
另外,中心还通过引导企业参加广元市职工技术创新大赛,推动24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投融资意向金额近2000万元,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围绕更具影响力的“赛事经济”助力产业对接。中心每年举办20余场技能竞赛,从茶叶采摘到电商直播,覆盖全县60%职工。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旺苍选手包揽手工制茶前三名,吸引重庆茶企合作,促成5个跨省项目落地。“竞赛不仅是比武场,更是产业对接招商会。”旺苍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筑巢引凤 解码人才回流密码
实现返乡创客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在张兰兰的直播间镜头里,她身后的“乡村振兴直播间”摆满了旺苍特产,“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古法酿造的豆瓣酱……”弹幕不断刷屏,购物车迅速清空。2023年,她放弃在成都的工作返乡,在中心参加3个月培训后成为专业主播,如今已拥有50万粉丝,累计创作273件文案、视频作品,单场最高商品交易总额超10万元。“在家门口实现梦想,比漂泊更有归属感。”她说。
近年来,该中心通过“情感召回+政策吸引+平台成就”组合拳,吸引320余名返乡青年创业。在“人才公寓”里,住着一群“创客候鸟”,他们白天在实验室攻关,晚上在书吧交流,周末去茶园采风,形成独特的“创业生态圈”。
厚植产教融合的“人才绿洲”。近年来,该中心创新人才业务实训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在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办的“数字农业专班”,20多名职工学习了大数据分析工作。一位学员告诉笔者:“现在已转型,从事数据监测工作,工资涨了,感谢中心推行的‘现代学徒制’。”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实干人才,中心与县内外56家企业签订“订单培训班”,职工边工作边学习,毕业即获得学历和职业资格证。近三年来,800余名职工通过培训班实现晋升,120余人成为企业高管。
此外,中心与11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家政服务、电工焊工、护理护工等定向培训127场次,精准输送紧缺技术工人287名。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会23场,服务企业2780家,提供岗位7000余个。深化杭广、川渝劳务协作,依托创新创业平台的劳务派遣公司,“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8000余人次至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实现“家门”到“厂门”一站式服务。
更前瞻的是,中心推出“新质生产力人才计划”。联合高校推出“技术经理人”“概念验证工程师”等新职业培训,培养“技术+市场”复合型人才。
未来展望 从“探索创新”到“新发展”
展望未来,行稳致远。“我们正在筹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职工创业项目示范基地等孵化基地。”旺苍县总工会相关领导表示,中心将继续秉承服务全县发展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川东北创新创业示范标杆,为旺苍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笔者访谈的企业与人员,只是近年来通过该中心孵化成长起来的创新创业企业与创业人员的一个缩影。当前,在旺苍县这片红色土地上,每时每天每年都孕育着新的可能,这座有着红色传奇的县城,正在用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密码,书写新时代的“红城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