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想的火炬照亮奋斗的征程,当温暖的驿站成为心灵的港湾,当精准的服务化作幸福的雨露,当创新的引擎激活成长的动能---这便是崇州市总工会用真情与担当描绘的壮美画卷!在这里,每一场思想引领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处阵地建设都是温暖的承诺,每一次贴心服务都是幸福的传递,每一项创新举措都是时代的回响。 让我们走进这座“职工之城”,感受工会组织如何以匠心织就温暖网络,用心用情润泽职工。
2025年成都市职工“廉洁文化主题活动”在成都崇州罨画池举办
崇州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前往拉萨市,走访调研企业并看望慰问部分崇州籍农民工代表
铸魂·凝心聚力 绘就奋进“同心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力量的源泉。崇州市总工会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教育体系。
筑牢理论根基。通过“专题学习+研讨+党课”组合拳,累计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研讨2次,领导干部上党课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次,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全国工会干部培训》通识教材等书籍400余册。组织2期基层工会主席业务培训班,覆盖176名基层工会主席,培训内容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专题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职工奋斗的思想灯塔。
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邀请全国劳模王伶俐、四川省劳模邹剑、“成都工匠”王友清、“罨画工匠”杨隆梅等深入企业、学校开展巡回宣讲10场。积极筹办成都市2025年度巡回宣讲活动,特邀劳模工匠,创新采用“舞台剧+宣讲”的沉浸式模式,以真实奋斗案例、朴实语言传递奋斗精神,为青年学子提供思想启迪,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同期,崇州市总工会还在索菲亚家居公司举办了禁毒宣传活动,吸引300余名职工参与,实现思想引领与职工生活的有机结合。
丰富文化浸润。组织1000余名基层职工代表、劳模工匠集体观看红色歌舞剧《南泥湾》和《八百矿工上井冈》电影,传承红色基因。在罨画池成功举办“清风入罨画廉润鉴古今”职工廉洁文化主题活动,200余名职工代表在古韵园林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这些活动让思想教育从“说教式”转变为“体验式”,真正入脑入心。
强化政治担当。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崇州市总工会西藏维权工作站立即行动,摸排崇州籍务工人员受灾情况,组织流动党员和在西藏务工经商人员筹集物资及捐款6万余元。崇州市总工会紧急划拨10万元支援抗震救灾,展现了工会组织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担当。
筑巢·阵地升级 打造职工“暖心家”从“驿站”到“家园”,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崇州市总工会通过系统性阵地建设,让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每个角落。
驿站服务提质增效。全面完成55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升级改造,统一更换“工会驿站”标牌。在四星、五星工会驿站开展送温暖、送清凉、心理疏导、就业培训等专项服务活动14场。这些驿站成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的“充电站”“暖心窝”。
阵地体系完善健全。推动2个职工书屋示范点提档升级,新建3个职工之家。争取成都市总工会四星工会驿站(隆兴镇321驿站)、五星工会驿站(崇阳街道白石社区驿站)服务项目。建成11个妈咪宝贝屋,惠及女职工2600余人,打造温暖港湾,凝聚巾帼力量。
智慧平台创新突破。“职工普惠”APP崇州频道实现线上阵地覆盖会员7.38万人,月均访问4022人次。普惠活动版块月均服务1.25万人次,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职工之家。通过数字化手段,工会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指尖上的温暖”。
文化阵地融合发展。命名2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在省总、成都市总和崇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崇州市工人文化宫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截至目前,4600多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预计2026年“五一”节期间正式投入使用。这些阵地不仅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更成为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润心·精准服务 织密民生“幸福网”
服务职工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崇州市总工会通过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购买职工互助保障2094份,提供免费健康体检368人次。常态化开展慰问服务活动,组织职工线上领取物资668份。帮扶慰问建档困难职工4人、发放慰问金1.32万元;筹集资金26.5万元,走访企业6家、在建工地2个,慰问职工4500余人次。这些举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娘家”温暖。
“四送”品牌深化拓展。“春风送岗”有真情。联合15个镇(街)举办巡回招聘22场,176家企业提供岗位704个,吸引求职者1.5万余人;“夏送清凉”润民心。为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等一线职工发放“清凉礼包”2000份;“金秋助学”显关爱。“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计划报名人数达到150余人,成都市职工大学专门赴崇州组班,开展送教到基层活动7场。依托“365天不打烊”工会品牌,免费开设职工夜校、职工“趣”运动、工间操培训、非遗等工会公益课堂累计600余节,服务7500余人次;“冬送温暖”抚人心。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慰问职工1161人次,在传统节日开展“送汤圆”等活动8场。
职工生活全方位关怀。从婚恋服务到亲子关爱,从健康保障到精准帮扶,崇州市总工会“四管齐下”,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爱尚蜀州·单身职工交友”活动品牌实行“线上实名认证+线下互动”模式,开展联谊活动5场,服务400余人次。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亲子公益托管班8期,服务350人次;开展“工育新苗·慧护童行”职工亲子沉浸式非遗研学活动,服务40人次。举办女职工流动课堂和健康知识课堂各1场。采用“讲座+团辅+亲子沙龙”多元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活动7场。
赋能·匠心筑梦 激活发展“新引擎”以技能提升推动职工成长,以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崇州市总工会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技能竞赛提质增效。连续6年举办家具设计师一类赛,2025年家具设计师比赛以“AI赋能,技展风华”为主题,聚焦智能一体化、新材料应用与数字化设计,全面考核选手在空间布局、全屋定制及AI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展现出新时代家具设计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前瞻的科技素养。此次大赛收到265名选手作品,80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帝欧水华集团的王轲摘得桂冠。同时组织20场二类赛、329场三类赛,涵盖中式烹调师等多个工种,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良好氛围。
工匠培育体系完善。出台《“罨画工匠”培育认定实施办法》,培育“罨画工匠”对象30名。推优评先成果丰硕:王伶俐获评崇州首位全国劳模,5人获省劳模,推荐16人参加“成都工匠培育”遴选。这些举措畅通了职工成长通道,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成为社会共识。
经济赋能精准发力。依托“立园满园”行动,深入开展园区“进解优促”工作,以“天府美好家”公共品牌为载体,创新推出“工会福利优享计划”。通过打通产业与消费端壁垒,搭建“监督-平台-企业”三方保障机制,实现企业得订单、职工得实惠、品牌得宣传的多赢局面,试点销售转化率达78%,职工满意度达97%,有效助力企业发展。
组织建设持续深化。通过深入经开区产业园召开工作推进会,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宣讲,积极推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会组建。指导经开区新建工会22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吸纳2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召开市总工会十五届二次全委会,指导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工会换届,夯实基层基础。及时督促企业工会办理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和工会银行账户,保障企业工会有效运转。
开展重点企业选树扶持“十百千”计划。推荐4家企业进入成都市级台账管理,崇州市级确定选树扶持重点企业29家。出台《崇州市工会系统服务“立园满园”、精准“问需解难”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一对一”对口联系制度,加大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维权服务扎实有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受援职工2136人,涉及金额上千万元。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成功调解劳动纠纷案件732件,涉及金额上千万元。开展“安康杯”竞赛线上活动2期,参与1485人,发放奖品200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融情·文化滋养 奏响时代“奋进曲”文化建设是工会工作的灵魂工程。崇州市总工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氛围。
品牌赛事精彩纷呈。主办“职工杯”赛事、书画摄影比赛等16场,参与近1万人次。积极参加成都市级比赛,在工间操、国际自行车车迷赛、体育舞蹈等5项赛事中荣获2个亚军。荣获“活力强‘匠’时代‘蓉’耀”电竞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工装炫活力匠心双一流”2025年成都职工工装展演三等奖。
文化配送精准直达。承办“成工‘声’产力‘乐’业满园区”送文化到基层崇州专场活动,参与职工500余人。组织4家企业20名职工参加四川省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展现崇州职工风采。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既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开展非遗研学、旗袍秀等活动;也拥抱现代文化形式,组织电竞比赛等新兴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职工需求。
从思想政治引领的“高举旗帜”,到阵地建设的“星火燎原”;从精准服务的“春风送暖”,到赋能成长的“匠心筑梦”,再到文化滋养的“百花齐放”---在这幅壮丽的画卷上,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的兑现:55个工会驿站升级、2094份互助保障、600节职工课堂、上千万元维权金额……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崇州市总工会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的时代答卷。
展望未来,崇州市总工会将继续秉承“职工至上”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让“工会色彩”成为蜀州大地上最温暖的底色,让“娘家人”的称呼成为职工心中最信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