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汤加国王图普六世习近平向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全省工会网络工作培训班在蓉举办我国首次应急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四川省高校人工智能应用竞赛暨“引智助企”活动启动五市精英会聚 激烈比拼技能当好“娘家人” 做好“助推器”无人机载着机器人为超高压线路做“CT”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31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26

当好“娘家人” 做好“助推器”

——绵阳工会双向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吴健实习记者刘佳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工会作为联系企业与职工的组织,在协调劳资关系、提升职工素养、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工会工作中,不乏工会助力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即日起,本版开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会力量》专栏,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内容,全面呈现工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展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工会力量”。

招聘会现场 绵阳市总供图

9月3日,四川忠盛仁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训部内,家政从业人员培训班正如火如荼地举行。

“工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业技能大比武,帮助我们培育选拔了一批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培训部主管王明翠表示,工会组织的活动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为行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样的场景,正是绵阳工会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绵阳市各级工会聚焦企业需求、职工福祉与劳资和谐,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工会动能”。

聚焦企业需求 工会成为纾困解难的“助推器”

“订单像雪花片一样飞来,我们却因为缺人急得团团转。”回忆起去年夏天的用工荒,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赖晓蛟仍记忆犹新。

在最困难的时刻,绵阳经开区总工会联合该区党群工作部、人社中心等部门主动上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协调园区劳务公司,帮助企业在一个月内招聘到20余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近千名一线职工。

“真是雪中送炭啊!”赖晓蛟感慨地说。

除招聘服务外,工会还创新建立“互助用工联盟”。该联盟整合56家制造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实时更新用工台账,实现企业间人力调剂,有效应对区域性用工难题。

绵阳海立电器生产制造部经理曾明军指着繁忙的生产线说:“那天我们突然接到加急订单,需要50名装配工。要是往常,最少要半个月才能招齐人。但通过工会的‘互助用工联盟’,只用了3天,工人们就到岗了。”曾明军欣慰地表示,这些工人来自联盟内其他企业的熟练工,上岗即可操作,帮助企业避免了因延误交付可能产生的违约金。

据悉,今年以来,绵阳市总工会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8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2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60000余个。

在普惠企业方面,工会同样不遗余力。

2024年,绵阳市累计返还小额缴费工会组织经费1731万元,惠及企业2118家。某小微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返还经费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员工福利,形成了良性循环。”

关爱职工福祉 工会成为温暖贴心的“娘家人”

走进绵阳市北川县羌绣培训教室,十几名妇女正专注地飞针走线,非遗传承人在一旁细心指导着:“注意针脚要密,图案要匀。”

环卫工人刘琦举起刚刚完成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工会组织的免费培训让我掌握了这门手艺,现在每月能多赚2000多元呢!”

近年来,北川县总工会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结合点,依托羌绣、草编等非遗技艺让更多小微企业走出“非遗传承+创业创新+就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4年,全县108家非遗工坊通过“居家代工+集中培训”“非遗工坊+电商”等模式,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带动灵活就业1.5万人次,就业群体年均收入普遍增加1万至3万元。

刘琦正是绵阳市总工会“技能培训送企业”活动的受益者之一。针对企业“招工难、稳工难、技工缺”问题,绵阳市总工会联合高校和培训机构走进企业,“一企一策”定制培训方案,开设“焊工技能等级提升培训班”“职通AI特训营”“整理收纳师技能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并通过劳动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为企业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

与此同时,工会组织也深刻认识到,职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其获得感、幸福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与营商环境的优化。

在帮扶困难职工方面,全市工会系统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及时摸排困难职工情况,严格按程序建档。绵阳市总工会年均筹资1000余万元,对全市953户省级以上建档困难职工,通过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等方式提供帮助,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此外,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年均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对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开展送温暖慰问,有效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夯实稳定基础 工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

午后时分,绵阳工业园北区“园创职工之家”内渐渐热闹起来。几位职工趁着午休时间在图书区翻阅杂志,健身区有人跑步,按摩椅上有人小憩。“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一位正在接水的职工笑着说。

像这样的职工服务站点,绵阳市总工会今年新建和升级了一批,配齐设施,丰富服务,成为职工休憩、交流的温馨港湾。

同时,绵阳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四季送”、医疗互助、会员普惠,提供免费体检、心理关怀、文体活动等多元化福利。今年以来,已服务职工上万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1000余万元,显著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工会正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维权服务方面,绵阳市总工会联合该市人社、司法等部门,在重点企业、工业园区设立“工会维权服务站”28个,配备专职调解员56名,为企业和职工提供“零距离”纠纷化解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20余起,成功率达92%,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同步开展的“送法到基层”活动,组织法律专家团队走进企业,开展普法宣讲20余场,覆盖职工2万人次,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帮助企业规范用工制度。

这些举措正推动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奉献企业”的良性互动格局,进一步夯实营商环境“软实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维权服务机制,进一步增强职工获得感、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绵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