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共富实践路 绘就职工幸福图暖心阵地聚合力 双向赋能促发展川中油气矿班组长在四川省首届管理技能大赛中斩获优秀奖四川明星电力公司全力备战迎峰度冬大竹县2025年职工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开赛四川省数字经济公司工会举办职工体育活动达州高新区群团联盟召开第四季度联席会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31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29

走好共富实践路 绘就职工幸福图

——看攀枝花市东区工会做强共富“工”力量

王瑞康/文 东区总工会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推进共同富裕,是摆在工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工会如何写下厚重的一笔?

翻开历史的篇章,2022年12月,全省共同富裕建设的“首块试验田”落地攀枝花,东区肩负首善之责,踏上推进共富新征程。2023年2月,《东区加快创建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炉,全区迈向共富目标的步伐更加坚定。

循着政策的指引、发展的脉搏,东区工会清晰锚定作答方向,以职工需求为墨、以创新服务为笔,在一幅幅“共富实践”的温暖画卷留下工会印记,持续推进共富“愿景”转化为职工可感可及的“实景”。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走进攀枝花东区教体系统

东区卫健系统工会联合会开展劳模宣讲

东区总工会为一线职工提供体检服务

织密组织网 以政策“温度”激发入会“热度”

“加入工会后,我们感觉有了组织、有了依靠!”在向阳社区浩源物流园区,快递员们早已完成入会登记,对“入会十大好处”的认知持续加深,对工会的熟悉度与亲切感持续增强。充分发挥工会效能,建会入会是“奠基石”。如何强化“两个覆盖”质效,让工会建到职工的“家门口”“心坎上”?

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攀枝花市 “凝‘新’共富”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二十条措施》《关于开展新就业群体“五个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的通知》等一项项具体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东区总工会牢牢把握中心大局,探索出工会破题的实践路径。该会创新推行的“建会指导员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招。

由东区总工会选派建会指导员下沉基层,联合工会专干等力量,走进社区、企业、园区,深入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用“心贴心”的服务拉近距离,用“接地气”的宣讲解读权益。工会聚焦企业需求与职工心声,以精准发力击破建会入会难点堵点。

在向阳社区,建会指导员通过集中宣讲、走访企业、联系职工,发放宣传资料2000册,成功推动小微企业和零散就业人员集中建会入会,带动浩源物流园区内100多名货车司机通过扫码入会。在建会指导员的努力下,建成了向阳社区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让400余名护工、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这个“大家庭”。

放眼全区,一支“拉得出、立得住、干得好”的建会入会业务骨干队伍正在培育形成。他们以靠前服务有效对接企业、凝聚职工,推动建会入会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已累计新建基层工会组织267个、新增会员8341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人数显著增加。

点亮信念灯 以多元阵地深化思想引领

如何让精神文化成为迈向共富的内生动力?东区工会以榜样为光、以艺术为桥、以书香为媒,让思想引领化作无形养分,悄然滋养职工心灵。

一场场劳模工匠宣讲会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驿站,“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在东区引起思想共鸣、掀起学习热潮。身边榜样用职工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说政策、宣精神,让思想引领“接地气”,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工匠的“追星”新风尚。东区总工会充分用好工会资源平台,在东区创新推出劳模工匠“云宣讲”等“宣讲+”系列活动,突破了时空壁垒。通过“固定宣讲”与“移动宣讲”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作特点,进一步扩大宣讲范围和影响力。

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持续探索中,职工也实现了从“听课人”到“主讲人”的转变。东区总工会持续推出“艺术思政课”系列主题视频,从全区20多家企事业单位征集的职工大合唱视频中精选素材,将来自一线的歌声,与劳模访谈、奋斗场景、城市地标深度融合,创建“艺术演绎+理论点睛”的立体课堂。在3分钟至5分钟的微视频课程里,职工可以广泛参与,以多元艺术形式,将劳模故事、工匠精神娓娓道来。“唱着熟悉的歌曲,看着工作时的画面,那种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自豪感更为强烈。”东区法院职工王思航道出了“艺术思政课”的魅力。

而阅读,是东区职工充实精神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走进天涯共享职工书屋,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东区打造的8个特色阅读空间之一,已成为辐射周边的“文化灯塔”。文伟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环境好、藏书丰富,凭身份证自助借阅,很方便,我没事就来这里‘充电’。”他说。据了解,依托平台阵地与多元化的活动,越来越多的职工走进书屋,全民阅读“生态圈”持续扩大。此外,东区还有一支由30人组成的“领读者”团队,以“一人领读、万人共学”方式,引导职工从“被动认识阅读”转向“主动传递书香”,为东区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架起连心桥 以普惠服务托举品质生活

每到午间,文华社区菩提苑中央厨房便人头攒动,升腾的烟火气与人情味交织相融。“这份便宜又健康的‘工字餐’,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一位就餐职工说。在这里,不到10元钱即可享用荤素搭配的丰盛一餐,这一普惠服务收获了众多职工好评。

围绕“普惠+共富”理念,东区总工会立足部分职工“就餐贵、就餐难”的现实困境,创新推出“共富食堂‘工字餐’”项目。项目采用“政府指导+工会补贴+商家让利”的形式,结合“共富菜园”,打通农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形成“职工得实惠、农民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当前,全区已形成以6个“共富食堂”为核心、9个助餐点为延伸的服务网络,有效贴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近方便用餐需求,惠及职工已超4万人次。

这只是东区工会以实际行动办好全省30件民生实事的一次生动实践。

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截至目前,东区工会已建成工会驿站116家,投入资金230万元。正在建设的浩源物流公司职工之家,将精准服务500余名物流从业人员。今年以来,东区工会已为辖区119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专项互助保障,提供免费健康体检200余人次。

关爱“一老一小”。依托“家庭医生”定制升级包服务,东区工会为年长、行动不便的劳模提供关怀与便利。举办“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帮助职工解决子女看护难题。今年暑假期间,东区工会举办22期爱心托管班,覆盖职工子女500余名。

做实济困惠民。东区工会建立帮扶档案动态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共帮扶困难职工79名,投入资金7.3万元。推动普惠服务持续落地增效,“1元观影”等各项普惠活动已惠及职工17万余人次,投入资金约277万元。

一场场暖心活动、一次次精准帮扶、一件件民生实事在东区工会的推动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稳稳托住了职工的幸福。

铺就致富路 以精准赋能助力高质量就业

把“构想”变为“现实”,东区工会办好全省30件民生实事带来的“惠民温度”还在持续传递。围绕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东区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出一套就业帮扶“组合拳”。

为让就业服务覆盖更多人,东区总工会推出“线下招聘送岗+线上直播带岗”双轨模式。线下,“零工夜市”等特色招聘会走进商圈广场。今年以来,累计吸引超2000名求职者到场,提供岗位近1000个;线上,“直播带岗”实现企业与求职者“云端对接”,成为又一就业服务品牌。今年以来,东区总工会已开展14场线上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岗位5500余个,超11万人次在线观看。为加强求职者的劳动保障,东区总工会也将法律服务融入每月的“相约星期五”线上招聘会中。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届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身边。今年以来,已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带动劳动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让求职之路更加安心。

在岗位资源得到释放的同时,如何破解就业供需匹配难题、提高广大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东区总工会搭建起“培训+认证+就业”一体化服务模式。一方面,与美之源技能培训学校共建,开展家政、育儿、养老、直播等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围绕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工匠赋能”系列培训,将结业学员纳入区总工会技能人才库,提供后续职业发展支持,实现培训与认证的有效衔接。

筑牢保障网 以多元协同撑起权益“保护伞”

在四川攀钢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职工代表与企业方相对而坐,就工资增长幅度进行平等协商。

这次协商,不仅实现了职工签约工资水平平均增长2%,还首次将“能级工资”制度确立为核心协商议题并达成协议:对初级技师至高级技师分别给予5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奖励,对取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职工分别给予500元至1000元一次性奖励。

“我们的声音能被回应,各项权益得到坚实保障,让大家归属感更强、劲头也更足了!”公司职工纷纷表示。

类似的协商场景,在东区时常发生。合资企业、新就业形态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均通过集体协商,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双赢”。三年来,全区累计签订集体合同660余份,覆盖企业1700余家、职工2.2万余人,建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这背后,是东区工会搭建平等协商平台,形成的全方位维权体系在发挥作用。

为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商共决共建共享,东区工会不断深化维权工作,并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走深走实。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多种形式,让职工有序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对企业经营“看得清、摸得着”,对主人翁地位“有实感、有担当”,实现了职工获得感与企业凝聚力的共促双赢。

而针对维权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东区总工会创新推出“工会+人社+法院+检察院+N”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格局,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制度发挥实效。今年以来,东区总工会依托该机制,已联动调处劳动争议案件25件,帮助职工(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近138万元,切实筑牢职工劳动安全“防护网”。

从一份份文件的出台到一项项具体行动的实施,从一个个创新举措的落地到一张张职工笑脸的浮现,东区工会将“娘家人”的温暖与担当融入每一幅发展图景,诠释着“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展望“十五五”,东区工会还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书写“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会答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