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谋成
岁末年初,每个单位将陆续组织年度考核和评功评奖。有的人自称因“忙碌”一年没被评为“优秀”而感到诧异,有的人自认因有“作为”一年没获得荣誉而感到失落,故此背上了思想负担、产生了思想疙瘩,导致士气低落、干劲锐减,更有甚者得了“红眼病”,对获得“荣誉”的人说起“风凉话”。背后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有的同志对荣誉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
在司马光《稷下赋》中,“荣誉”是指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在汉语词汇中“荣誉”一是指光荣的名誉,只是一种头衔,不是实际上的;二是指赞誉;三是指荣耀、光荣。“荣誉”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或不同阶级对同一行为的褒贬不同甚至相反。崇尚荣誉既是道德情感的内在驱动,也是职业属性的价值追求。从本质上来讲,向往荣誉、崇尚荣誉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获得荣誉作为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刻意去争“彩头”、刻意去图“名头”,这就会被荣誉所累、所忧、所困、所惑。
在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中身负重伤,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玉安,1952年复员回乡后,封存所有荣誉,隐功埋名数十载,在粮库工人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其家人多次劝他向组织汇报情况,寻求党和政府的适当照顾。他却语重心长地说:“在朝鲜战场上,我的100名战友全部牺牲了,唯有我还活着,却要向组织伸手要待遇,对得起死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吗?”无数像李玉安这样的老革命,甘当无名英雄,如此高风亮节之壮举,令人肃然起敬。同时,这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要把崇高荣誉和淡泊名利统一起来,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不为名利争高低,多为岗位作贡献。
其实,设立荣誉的目的在于激发干劲,争当先进,鞭策后进,以点带面,共同进步。所以,荣誉通常不会是“人人有份”“遍地开花”。能不能获得荣誉,既取决于工作实绩、群众口碑和能力素养,又限制于岗位类别、名额数量和评选标准。每个为自身工作所谓付出的人必须清醒认识到,荣誉虽然是一种组织认定、同事认可的形式,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获得它。如获得了固然好,如没有获得也并不代表自身工作没有干好。
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起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荣誉观,把追求荣誉作为一种目标指向、一个努力过程,无论是否获得荣誉,都要时刻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追求荣誉当“劲头”而不是“尽头”。唯有此,我们才能在自我沉淀、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中实现能力素质的新跃升、工作成绩的新突破,在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