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记者向晓文文/图
“各就各位,准备盾构掘进!”1月12日下午4时46分,中交二航局成都地铁30号线项目分水站地下18米处,随着对讲机中不断传出各种指令,31岁的盾构机操作手常卫彬的指尖熟练地在盾构机驾驶舱近百个按键上快速跳动。
随着刀盘的转动,他眼前的屏幕上,盾构机各项参数不断发生着变化:出渣口、皮带机、同步注浆搅拌罐、管片拼装区等重点作业区域情况一目了然。
“别看操作室只有两三平方米,却是整个盾构机的‘大脑’,几乎每条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盾构机的导航系统特别精准,它从进洞到出洞,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常卫彬告诉记者,盾构机刀盘直径6.28米,总重约550吨,设备进场以来,已经掘进了90多米。
推进、注浆、出渣、管片安装……随着机器轰隆,盾构机刀盘飞速旋转,削落的砾石、沙土进入土舱,通过螺旋机和传送皮带运输出去,很快就推进了1.5米。接着,施工人员将单片重量达4吨的弧形预制管片安装固定,每环6片,无缝拼装。整个隧道工程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一天能掘进6至7米。如此算来,720余米的分水站至银玉站盾构区间,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实现贯通。
然而,常卫彬所在的分水站,地下岩石坚硬,掘进难度较大。“我们用盾构机上的刀片,将石头一个个切碎,和泥水一起输送到电瓶车里转运出去,就这样慢慢地向前推进。”
为了加速建设,盾构机24小时不停歇,施工人员实行两班倒,早上7时至晚上7时,再从晚上7时至次日7时,12个小时都在地下工作,整天见不到阳光,根本感觉不到是白天还是黑夜。上班时,常卫彬全神贯注地操作盾构机,盯着显示屏幕上注浆量、掘进姿态、推力和扭矩。“在来这里前,我在广州地铁21号线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盾构机操作培训,如今到了成都。”常卫彬笑着说,等隧道贯通了,他一定要在白天,好好逛一逛美丽的成都。
寒冬腊月的成都,户外气温很低,而在地面以下18米深的隧道里,温度在25℃左右。穿着T恤的常卫彬,很快就出了一身汗,头发湿漉漉地粘在额头上。“春节将至,你想家吗?2023年有啥心愿呢?”记者问道。在狭小而闷热的操作室里,常卫彬一边操作着盾构机,一边告诉记者,前几天跟妈妈视频过,今年很想回家看看她,但是工期紧,春节必须要坚守岗位。“2023年我想找到女朋友,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也是我父母的最大心愿。等地铁通了,我一定带着爸妈来成都,感受一下自己参与修建的地铁。”
常卫彬走出闷热的盾构机操作室,一阵梯回路转,10分钟后来到地面,一股寒风迎面袭来。然而,在分水站台施工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
“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工程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线路全长27.93公里,一共24座车站,均采用地下线路敷设。截至目前,14座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4个单线区间贯通。”看到刚刚封顶的地铁站台,中交二航局成都地铁30号线土建四工区项目负责人徐波欣慰地说道,地铁一线建设者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正以奋斗的姿态日夜奋战,才实现了成都地铁建设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