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霞
市民老冯的肚子上长了一个“时有时无”的包,还长期有反酸、烧心、咽喉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他的睡眠质量。2月12日,记者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老冯近日来到该医院诊断发现,引起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疝”---双侧腹股沟疝、食道裂孔疝还合并有切口疝。
医学上,当机体某个脏器离开原来部位,通过薄弱的缺损或孔隙进入了另一个部位,被统称为“疝”。冯先生肚子上的“包”就是腹股沟疝所致,而反酸、烧心等症状则是因为食道裂孔疝引发。“依据患者的情况,只能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世红介绍说,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刀手术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若是开刀手术,恢复的时间会相对延长,部分患者需要10至15天;若是腹腔镜手术,相较伤口小、恢复时间短。
可即便是通过腹腔镜微创方式,想要修补这4处疝,也需要分两次手术。为了尽可能减少手术影响,该院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团队围绕冯先生的病情展开了详细讨论,决定将手术“合二为一”---融合修补部位的治疗需求,对手术的开口位置重新“布阵”,通过5个约1厘米的手术开口利用腹腔镜完成治疗。
手术中,李世红和团队成员先行对腹股沟疝、切口疝进行了修补,再对食管裂孔疝进行修补。虽然治疗难度高,但最终顺利完成,4处疝一次性完成修补。手术第二天,老冯已经可以饮水、进食全流质食物,长期的烧心、反酸等症状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