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本报讯 (实习记者张宸菱文/图)免费赠送礼品、承诺效果收益、轮番轰炸电话传单、带领实地参观“养老基地”……警惕!这些都是养老诈骗的常见手段。10月3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并发布了12个典型案例。
据介绍,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107件401人,总涉案金额88.3亿元。其中一审受理养老诈骗案件97件378人,总涉案金额87.6亿元,生效判处24名被告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四川法院将追赃挽损作为检验专项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用好宽严相济等刑事司法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共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金额1.4亿余元,鼓励引导自愿退赃退赔4.5亿余元。其中,绵阳黄治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案件,实现了退赔率100%,最大限度减少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针对依法先行处置不宜长期保存、易贬值、市场价格波动大的财产,四川法院优化审执模式,如自贡法院在“旭源”系列案中,先行处置树人公司的杂柑种植基地,拍卖价款共计124万元,有效避免涉案财物毁损贬值,充分保障集资参与人合法权益。同时,四川法院加强与工商联、民政局等部门联动,研究形成涉诉困境老年人社会联动救助机制,为受骗老人提供精准帮扶和司法保护。
典型案例中,不乏以提供 “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行为。为从源头上减少养老诈骗案件发生,四川法院结合本地优势,积极创新宣传模式,“传统宣传+新媒体”集成发力,采取视频、沙画、动漫等形式,发布养老诈骗信息3000余条、公众号文章400余篇、短视频60余条,浏览量破千万;组织反诈宣传5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册,辐射群众400余万名;邀请离退休老法官、老年大学学员、老年协会和老体协会员担任 “义务普法宣传员”,帮助老年人增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推动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社会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