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收获劳动成果
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农贸市场”主题活动 资料图
刘聪 川娇 记者 陈秋名
劳动教育是“五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 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近年来,四川各地各学校积极探索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 将劳动课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以劳育人。这学期开学,有不少学校选择以劳动教育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足以教育部门、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德阳:5 万余名学生展示1.5 万项劳动成果
德阳市教育局在2023年寒假开展了“云上劳动周,幸福中国年”寒假劳动周活动。截至目前,全市248所学校报名,参加学生59429人,课时学习人次达到157746人次,在网络云端展示劳动成果15317份,240名学生获得“劳动小能手”称号。
为让“劳动周”体现育人价值,德阳市探索建立了幼小初高“教、练、用”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使得教学有课程、练习有平台、应用有评价,育人成效显著。
劳动教学有课程。“云上劳动周”总共开设了春节创意劳动录播课程48节,春节文化习俗直播课程16节。同学们在寒假中积极实践学习,做香囊、腌腊八蒜、剪窗花、编中国结……劳动项目和春节息息相关,在节日的气氛中劳动,令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主办方深研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组建本市劳动教育课程研发团队,通过挖掘三星堆文化、绵竹年画、德阳灯会等地方特色元素,在劳动周上发布了10节具有德阳地方文化特色的劳动课程,通过“云上劳动周”平台面向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开放。德阳本地特色课程点击量达10万余次,获赞76万余次。
劳动练习有平台。劳动周依托网上平台向全市幼小初高的学生推出多元化、层次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向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同时,展示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与成果,并生成劳动实践报告和劳动档案,为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提供数据。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突破了时空限制,创新了实践方式、评价方式、传播方式等,辅助学校完善全过程劳动教育,提高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度,发挥社会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推进了德阳本地特色劳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锻炼了全市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
劳动应用有评价。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晒出运用劳动周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个人或家庭劳动成果,在网络平台分享劳动的喜悦与收获。在活动中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数量并提交劳动成果的学生,获得“劳动小能手”电子实践证书。参与学生的家长反馈良好,非常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以前我以为劳动课就和我们小时候的手工课差不多,结果现在才发现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家长黄女士表示,现在的劳动课形式很新,孩子非常喜欢,不仅上学期间有线下课假期还有线上课,孩子们可以一边动手一边学习。“寒假在家,孩子主动要求看劳动课的视频,还不要我们帮忙,自己动手完成操作。”
经过此次活动,德阳市劳动教育“教、练、用”一体化育人模式初显。下一步,德阳将把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劳动教育“教、练、用”育人模式,整合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研发《德阳市幼小初高劳动教育指导手册》,编制《德阳百大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提升学校和教师以劳育人能力,提高全市学生的劳动素养。
眉山:加强劳动教育,培养良好劳动品质
为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月21日,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第二季“农贸市场”主题活动。
一片小菜园,种出大精彩。孩子们从选种子到播种、浇水、除草、收割,身体力行、全程参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细心养护,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为校园增添一抹清新的绿色。
活动当天,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化身为“小菜农”,拿起篮子、卷起袖子,采摘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举着亲手种植的蔬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接着,各个摊位准备就绪,农贸市场活动正式开始。“爱心联盟”“鲜到先得”……每个摊位前架起了各具特色的广告牌。同学们将劳动成果分门别类摆放好,白菜、花菜、莴笋等,应有尽有。
现场热闹非凡,师生满载而归。本次农贸市场活动是东坡特校深耕劳动育人的一项长期举措,同学们通过劳动收获的不仅有蔬菜和果实,还有“珍惜”“责任与担当”“坚持与努力”等优秀品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在眉山,类似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据悉,近年来,眉山市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深化学生评价改革。 一是开发劳动课程。推进劳动教育进课表,构建“基础课程+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编制《陶艺》《竹编》《土豆栽培》《小茶人》等校本教材100余套,开发30余类100余项劳动教育课程。校内打造“手工坊”“智慧农场”“成长厨房”等劳动场所,每月开设劳动社团课1次以上。二是延伸劳动实践。印发《眉山市中小学假期劳动教育清单》,分学段设计假期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项目。加大投入,打造数个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春耕、采摘、烹饪等主题实践活动。联合20余所中职校及高职院校,开展电子装配、发动机装卸等职业技能体验劳动,并评选“劳动之星”。三是开展劳动评价。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模式,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学校量化、学生记录、基地报告等形式,进行劳动素养、实践能力过程监控。制定“劳动素质评价表”,设立评价内容和要求,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优选先的重要参考。
岳池县:构建“1135”劳动教育体系
近年来,岳池县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构建“1135”劳动教育体系,全面打造劳动教育新格局,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赋能。
上好“1”节必修课。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清单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把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养成教育融入课堂,使学生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全县253所学校全部开设劳动课, 开设率达100%。
确定“1”次实践月。将每年的5月定为劳动教育实践月,开展劳动活动、劳动成果展示和生活技能比赛,第一周为劳动教育宣传周,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情怀。近三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00余场,累计受教育40万余人次。
依托“3”个大平台。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大平台,将三方力量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促进劳动与学生自理、创新、社会方面深度融合。
开发“5”大课堂。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创新开发生活技能课、基地实践课、研学旅行课、社会公益课、特色劳动课“5”大课堂,夯实劳动教育发展。
今年春季学期,岳池县翔凤学校等学校就以劳动实践作为开学第一课,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智慧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