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想象的空间 “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 交通一线的“夫妻档”都江堰将建玉堂窑址考古遗址公园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3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10

打开想象的空间 “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 

记者万天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车即入戏,人在车里,车在戏中,看剧观光两不误。2月14日,全国首辆双层话剧巴士亮相成都街头,以“话剧+旅游”的跨界融合新场景,为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2月底,“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市文化馆召开,开启了文化馆行业沉浸式体验的新篇章……

话剧巴士内的演出  成都文旅集团供图

近年来,随着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展览的推出,以沉浸式体验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方式,与当下潮流相结合的“文旅新玩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沉浸其中的快乐,也让文旅产业再次迎来了新的风口。

上车即入戏观光巴士变身话剧舞台

互动观光,沉浸式看剧,“解锁”文旅新体验。继去年的火锅巴士引发热议之后,今年2月14日,由成都文旅集团、成都公交集团和开心麻花西南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国首辆话剧巴士也在成都上线,通过“美食+交通+话剧+旅游”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彰显天府之国的艺术魅力。

“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话剧演出,几天前就在网上跟朋友一起订了票,特别期待。”3月5日17时,距离话剧巴士发车还有30分钟,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小杨和朋友一起早早就来到了位于春熙路上的话剧巴士上车点等候。记者在公交站台观察发现,周围还有不少像小杨这样的热情观众,他们当中有的人正在和同行朋友讨论剧情,有的已经开始整理妆容,准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即将开启的话剧之旅。

17时30分,一辆深褐色涂装的双层巴士缓缓进站,大家有序排队上车。登上话剧巴士,一股浓郁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记者注意到,该巴士共分两层,第一层设置有打卡拍照区域,第二层则为演员表演区域。在这里,演员们的舞台不仅局限于座位之间的过道,坐到特定座位的观众还有可能随机成为话剧中的角色融入演出。

“乘客在上车那一刻就有了戏剧身份,参与其中,推动故事线的发展。”对于这样的沉浸式互动观剧模式,第一次搭乘话剧巴士的刘女士赞不绝口。“我们这一趟车感觉大家的参与度和热情都挺高,虽然来之前提前了解了剧情,但这种互动类话剧的变数其实全在乘客,这也正是它的特别所在。”据介绍,话剧巴士以开心麻花王牌节目---《捞金晚宴》为故事背景,60分钟的车程,从最热闹的春熙路出发,经过大慈寺、城市音乐厅、九眼桥等城市地标景点,让大家看剧观光两不误。

当下,沉浸式体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文旅行业,特别是在旅游演艺活动当中。这种摆脱了传统演出“你演我看”单向传播模式和固定舞台布景的形式,还将带动文旅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话剧巴士是我们今年推出的第一个主题巴士产品,目前已经在筹备新的车型和策划新的主题产品内容。”成都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花卉巴士、川味巴士等产品矩阵,结合美食文化、三国文化、特色音乐文化、潮流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以主题巴士作为支点,持续为城市文旅消费和产品创新注入活力。

“沉浸+”赋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开展社会美育教育、培养基层文化骨干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沉浸式体验悄然出现在演出场馆、旅游景区、各级博物馆,新的文化潮流正在形成。作为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关键阵地,文化馆又将如何应对?

2月23日,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市文化馆举办,中国文化馆协会相关负责人、文化领域专家、多地文化馆代表、文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文化馆行业开展沉浸式文化活动出谋划策。

“青少年作为体验沉浸文化的主力军,是实施‘美育’工作的重点群体,也恰好是当下文化馆行业服务群体中的‘短板’。”谈及设立沉浸式专委会的初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指出,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持续探索以沉浸式的方式,发挥公共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对于文化认同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价值。

近年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日益成为年轻群体所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涵盖沉浸式阅读、沉浸式戏剧、沉浸式展演等丰富内容。今年2月初,全国首场文化馆沉浸式戏剧游园会在成都市文化馆新馆上演,28位专业演员带领大家体验汉朝生活的市井百态,一起品美食、做灯笼、玩游戏、看演出,充分利用馆内各楼层空间,处处有好戏,步步有惊喜,让参与者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这只是成都市文化馆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去年5月文化馆新馆正式开放以来,已开展沉浸式文化活动近50场,让文化体验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实现了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活态塑造。

“沉浸式文化项目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观众在活动期间的融入,对于激发文化认同、厚植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据沉浸式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市文化馆馆长李汨介绍,接下来,成都市文化馆将通过沉浸式文化与数字文化馆建设相结合,借助数字技术、高科技领域赋能沉浸式文化共建共享,不断探索沉浸式文化活动的新内容、新模式,逐步完善文化馆沉浸式文化运营体系,在提升全民参与公共文化积极性的同时,为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如今在成都,沉浸式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游客“必打卡”的项目之一。以沉浸式剧游体验为主线的“夜游锦江”项目、以多媒体场景互动为看点的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还有活跃在文创园区内的各类沉浸式戏剧演出……这些种类丰富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因其独特的体验感和极强的互动性,成为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新宠。打开想象的空间,“沉浸+”赋能下的文旅产业,在未来还将拥有更多发展可能。

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内,观众扫描特制二维码可沉浸式观看短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