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黄瑞)“市场空间更宽敞了,路面也更干净了!”3月14日清晨,常来买菜的周婆婆走进成都市成华区横桥街旁的横桥便民菜市便看到:新铺设的地砖让地面看起来更加整洁,桌案的瓷砖也全部换新,每一个菜档口都竖起了新的招牌,原本凌乱的电线也被重新梳理化……这些变化让周婆婆眼前一亮。
农贸市场是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成华区建立完善“一街道一专班”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对辖区44个农贸市场开展提档升级与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实现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守护“菜篮子”的文明烟火气。
“改造不是表面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彻底的翻新。”成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贸市场改造最大的难点在“下水道”,老旧管网错综复杂,需要把水泥地一点点“凿”出来完成换新。“这下不用担心一地污水下不去脚了,在这样清爽舒适的环境中购物真是心情舒畅,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幸福感!”周围的居民也为市场的新面貌“点赞”。
横桥便民菜市的提档升级,既保障了居民生活的烟火气,又树起了文明城市的新形象,而这也是成华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提升辖区农贸市场环境品质,成华区各街道按照“一场一策”的方式,针对农贸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对基础条件差的,以更换为主;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以翻新整改为主。
与此同时,成华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包片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升级改造推进情况,采用日报的形式,对每日工程进度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按时完成改造升级任务。截至3月13日,益民菜市万年店、光明厂店、惠生双桥市场等37个市场已完成改造。
文明菜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菜市场改造完成后,还需加强管理才能使菜市场更规范有序。除了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成华区对于农贸市场规范化经营管理也下足了功夫。在成华区站北农贸市场,划线分区管理,既便于市场方分类管理,也便于市民快速采购。“请将货品摆放在自己的经营黄线内,不要越线经营。”市场内,除了市场开办方组织的秩序管理队伍外,成华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也做起了“文明劝导员”。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农贸市场更文明、更典范,为此,成华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农贸市场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召集11个街道和46家农贸市场主体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配齐点位责任人、首席接待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四支队伍,全面实行农贸市场“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体系:“绿色点位”由市场主体“即知即改”纳入常态管理;“黄色点位”由专班“两天一巡查”纳入动态管理;“红色点位”由专班驻点巡查纳入强化管理。
“我们还充分发挥优秀临时占道市场、大棚市场、室内商铺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选取了八里庄农贸市场、益民菜市锦绣城店作为同类型优质点位组织开展拉练,全面提升各市场开办方的管理水平。”成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