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突出潜能激发,做实就业创业
围绕建功立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拓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内涵外延,完成16项技术革新项目申报。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9家企业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和就业服务,签订专项合同、集体合同共548份,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7场,组织劳务输出427人,就业技能培训3099人,创业扶持17人,就业服务总人数7369人,为稳就业促就业工作贡献工会力量。
突出资源统筹,做实助企纾困
围绕稳市场、稳主题,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政策,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50.44万元。切实加大工会所属房产租金减免力度,减免个体工商户租金16.59万元。加大工会经费统筹力度,全力做好基层工会经费保障。及时对接浙江省总落实东西部协作政策,推动浙江援建省、市工会落实工会经费不低于500元购买对口支援地区农副产品。积极开展“川工带川货”,线上销售农特产品500余万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服务拓展,做实阵地建设
围绕建强阵地、延展服务,投入资金256万元,新建基层职工之家42个,有序推动州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更好服务职工群众。针对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职工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实际,投入资金66万元,试点建设道路养护工人、森工职工、警务人员户外职工之家11个。争取资金240万元,新建“雪域高原职工之家”8个。全面抓好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新建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169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0995人,有力拓展工会服务覆盖面。
突出品质提升,做实普惠扩面
围绕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开展“新春走访慰问”“端午节户外劳动者慰问”等活动3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3万余人次。筹集资金64万元,开展普惠加油活动,受益职工1万余人次;投入17万元,开展“普惠+普法”“一分钱公交”等普惠活动,职工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筹措资金60万元,开展“同心抗疫·工会情深”慰问活动,慰问一线抗疫职工2万余人次。加大“9·5”泸定地震慰问力度,向地震遇难农民工及农民工家庭发放慰问金56万元,向受灾和参与抗震救灾的工会组织发放慰问金366.3万元、慰问物资价值60万元,及时将党委、政府和全总、省总关心关爱送到灾区;在灾区设置“妈咪宝贝屋”2个,采购妇女儿童紧急需要生活物资5万元,向800余人送去“及时雨”。
突出特殊群体,做实困难帮扶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程序进行脱困、降档、退档18户。筹集送温暖资金345.85万元,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开展常态化慰问活动,向一线职工和抗疫、抗震职工发放慰问资金92余万元。扎实开展“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户外劳动者5000余人次, 发放慰问物资价值41万余元。充分发挥职工互助保障作用,探索开发更多互助服务产品和保障计划,全州参加互助保障计划的职工累计达到3.7万人次,赔付职工1377人次,赔付金额229万余元。结合工会蹲点走基层,广泛开展调研,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解决基层工会具体困难问题20余个,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突出权益保障,做实职工维权
围绕确保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要求,健全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收集监测和处置涉及劳动关系重要网络舆情15期。扎实筑牢职工安全生产防线,开展安全生产检查53家,参与丹巴关州水电站“1·12”特大透水事故和炉霍“6·10”交通事故等调查处理。开展劳动法监督检查114户,督促18家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责成5家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组建“甘孜州职工维权律师团”和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介入职工维权21件,追回农民工工资欠款128.5万元,追回工伤赔偿155万余元。加大线上线下普法宣传,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宣传10场次,有力提升广大职工依法维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