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总供图
本报讯 (实习记者黄瑞)“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西昌市总工会积极响应,以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要抓手,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积极探索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在西昌市海南乡缸窑中国石油加油站,一座仿古中式的凉亭格外引人注目,凉亭门上悬挂着“工哩啦石榴籽驿站”的醒目标识,庭内摆放着微波炉、药箱、冰箱、电视机、书架、储物柜等各种设施,不少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在亭内歇息。
凉山州作为彝族自治州,境内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群众较多,“工哩啦”是彝语“请进来坐一坐”的意思,象征着各民族的团结友爱,“石榴籽”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紧扣西昌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中心工作。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主要服务对象是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网约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西昌市总工会副主席马林泽介绍道,建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是希望给这些劳动者免费提供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雨可栖身、饿可热餐、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坐可学习的“温馨港湾”,让他们感到温暖舒心。
建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是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的重要方式,如何让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西昌市总工会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
“整合现有资源,让企业与工会共建共享。”马林泽说的不仅是工作思路的转变,也是一种创新模式。过去由工会投资、建设、维护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而采用“共享共建”的工作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增加网点数量、扩大覆盖范围,最终达到少投入、好管理、易复制、可持续的成效,确保户外劳动者在主城区工作时,直径1公里内有服务站点覆盖。
据了解,“工哩啦石榴籽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由工会提供资金补助,企业提供服务场所,以共同协商运营维护的方式,按照统一标识标牌、健全设施、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等要求建设。西昌市总工会通过赴基层蹲点、走访调研、发布站点建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排掌握具有建设硬件条件和合作建设意愿的单位,再根据各单位网点门店分布、服务范围等情况,最终确定共建单位。
“企业都非常有爱心,报名很踊跃!”马林泽欣慰地说道。目前,中国石油、万顺叫车、邦驭房地产中介等5家企业已被确定为西昌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共建单位。愿意以共享理念和西昌市总工会共同打造户外劳动者驿站的网点已超过10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