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西洋镜”这个名字,大概是我六岁的时候。
那年春节期间,在我的一再恳求下,母亲带着我,第一次来到县城。在三元街的姑姑家吃过午饭后,表哥拍拍我肩膀说:“走,带你看西洋镜。”
西洋镜也叫小电影、拉大片、拉洋片
看西洋镜
西洋镜的铺面
拉洋片是诞生在我国清朝中晚期河北、山东一带乡村的民间民俗表演艺术。
拉洋片又名西洋镜
初识却遗憾错过
西洋镜?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表哥解释说:“西洋镜就是人们说的小电影。走吧!一会你就知道了。”
从姑姑家出来,沿着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街道,来到县城的狮子拐。在一排低矮的房子前,重重叠叠挤满了人,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在表哥的带领下,凭借我们个子小的优势,最后从人缝中“冲出重围”,挤到了靠前的位置。我睁大眼睛仔细看,房子门前摆放着一排架子,每个架子上放着一个小匣子。有人正伏在匣子上。表哥指着那些匣子说:“那就是西洋镜,那个匣子里面,可以看到一幅幅彩色图画,这些图画串联起来就是一个故事呢!”表哥这么一说,更吊起了我看看“西洋镜”的胃口。不过,前面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而且都是个子比我与表哥壮实的人,我们根本无法再冲上前。
就这样等呀等,大约过了半小时,前面的人群还是密集的,没机会轮到我们接近西洋镜。这时,耳边突然想起母亲的话,要我耍十来分钟就回姑姑家,今天我们还得赶回家去!要知道,那时从县城回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只有步行,走三十里路,而且还要乘船过嘉陵江。去晚了,渡船还可能停渡。没办法,我只好拽着表哥,从人群中拼命退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一直惦念着西洋镜,突然,走神的我忘记看路,差点跌下山崖,母亲吓得狠狠教育了我一番。
最贵的两分钱看一次
回家之后,我对西洋镜可谓朝思暮想。就这样过了一些时日,我所居住的集镇上,终于也出现了西洋镜。那是一个逢场(赶集)的日子,在人们从事各种农副产品交易的老戏台前的坝子里,有人手中拿着铃铛,一边摇,一边大声吆喝:“看小电影哟,看小电影哟!”我的家住在戏台不远处,听到隐隐约约的吆喝声后,我便从屋子里跑出来看热闹。
果然,戏台的坝子上竖着一个与在县城看到的一模一样的西洋镜。这时,已有三三两两的大人凑过去,围着西洋镜仔细打量;同时,似乎还在向摇铃铛的人问些什么。奇怪的是,他们与吆喝的人简短对话后,都会摇摇头,便慢慢离开了,并没有大人去真正看看西洋镜究竟是什么。看到西洋镜前人不多了,我赶紧走上前,问:“小电影是啷个看的?”那人伸出两个手指说:“两分钱一看。”
两分钱!在今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几十年前,两分钱也是金贵的呀!要知道,那时一个壮劳力每天挣的工分也才值几分钱!况且,一盒火柴才一分钱,一斤食盐也才一角钱不到!看看“西洋镜”就要两分钱,价格的确是“昂贵”了些!
那人大概看出了我的犹豫,为了招揽生意,他忙不迭地拉着我说:“小朋友,两分钱可以看两部片子。你想便宜,就一分钱吧!但只能看一部片子哟!”
摸了摸口袋,正好有一分钱的纸币。为了满足朝思暮想看西洋镜的愿望,我决定把这用来租连环画的钱拿出来,让自己开开眼界!
在那人的指导下,我凑到了匣子前,从一块玻璃镜片中望了进去。最先看到的,是花花绿绿、变幻不断的图案;图案过后,出现一幅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的画面。伴随画面的出现,刚才的那人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解”开来;讲解之后,依次出现天宫、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画面。每一个画面,那人都用三两句话来讲解画面的意思。大概出现了七八幅画面之后,又是最先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图案闪动。图案闪动过后,就听到那人说:“小电影演出结束,谢谢观看,再见。”整个过程,最多就两三分钟时间。
从西洋镜里退出的我,望着那个小小的匣子,心里不禁嘀咕,刚才那些画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有人拍我的肩膀。一看,是黄哥。黄哥是我的街坊,比我大3岁,父亲在邻近的阆中县(现为阆中市)工作。他问:“你看的啥片子?我过年在阆中看过几部外国电影呢!”还没等我回答,放映小电影的人就连忙拉住黄哥说,小朋友,我这里还有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呢!
听到这里,黄哥从身上掏出两分硬币说,我看一场!
黄哥才看完,西洋镜前已经来了不少的小朋友。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指着西洋镜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不一会,就有人掏出或纸币或硬币,凑上前看看稀奇。这一天,小镇上其他买卖东西的人都走光了,只有这西洋镜前,还围着一群小孩子,直到暮色降临。
童年的快乐与记忆永难忘
过了几天,计算着马上又要逢场了,我便向母亲说买铅笔、作业本,要五分钱!对于购买学习用品,家里即使再困难,母亲也总是二话不说,就会按我说的数给钱的。不过,这一回我把五分钱除买了铅笔外,克扣下了三分钱,准备再去看看西洋镜。
第二天,又是一个逢场天。早早地我就坐到戏台前坝子里等待。不过,直到正午时分,熙熙攘攘赶场的人已经向四面八方散去,也不见西洋镜出现。我知道,今天看西洋镜的计划落空了!直到又过了两个逢场天,西洋镜才又出现在戏台前。一问才明白,除了在我们镇上演西洋镜外,他还要在另外几个集镇巡回演出。每个集镇,至少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轮上一回。
就在我津津有味地看西洋镜时,被路过的母亲发现了。回家后,她追问我钱是从哪里来的?我嗫嚅了半天才回答:“是用的买作业本的钱!”听到这里,母亲的火一下爆发了。她随手拖过家里的擀面杖,就要朝我身上打过来,幸好外婆及时出现,才挡住了怒气冲天的母亲。晚上,外婆对我说,千错万错,就错在你不应该撒谎!你真的想看那玩意,就给外婆说呀!
有了这次教训,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撒谎了。也就是这以后,每个月,我都要向外婆要两分钱,去看一场西洋镜。小镇上的许多小朋友和我一样,每当西洋镜来到小镇时,都会不约而同地簇拥在这小小的匣子前面,轮流着观看那里面变幻多姿的画面,享受一次文化“大餐”!
几年之后,西洋镜从小镇上消失了。又过了几年,西洋镜再次出现在各地的集镇上。它演出的节目,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不过,这时的我已经离开小镇,到县城上高中了。西洋镜对于我,也就远离了。
之后没几年,电影在广大农村普及了,电视也慢慢走进千家万户。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挤占了西洋镜存在的空间。集镇上,活跃了十多二十年的西洋镜,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如今,在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民俗博物馆,还摆放着一些古香古色的西洋镜,供人们参观。每每看到它们熟悉的影子,我心中就会涌起一股热浪,怀想那些文化生活匮乏的岁月,怀想西洋镜曾经带给我们童年的欢乐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