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年的文化“大餐”怀念幺公车水春耕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5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07

怀念幺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贺鹏芳

幺公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我的至亲祖辈已然全部离世。3月12日中午,幺舅(幺公的小儿子)电告我,他的父亲已大去。惊闻此事,我像是失了神一般,心里空落落的。

幺公本名查永连, 系外公的堂兄弟,祖上从江西省吉安市迁徙而来。幺公幼年丧父,母子失怙,生活艰辛,于是投靠我的外公。1952年,他应征入伍到十八军五十三师,历任副班长、班长等职务。他曾参与在二郎山开山劈路,曾孤身一人执枪为牺牲的众多烈士遗骸站岗放哨, 也曾在火海中救过藏族同胞。1957年,他光荣退伍。退伍后,他回乡担任生产队长二十多年,直到生产队解体前才卸任。幺公劳作了一辈子,八十多岁还在下地干农活,上街做买卖,身体虽瘦却很硬朗。

幺公在世93岁,听说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病痛折磨。

我家老屋位于村东头最偏僻的角落,和幺公家距离不过200米。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一次家。屋后到处是荒冢,夏天晚上,猫头鹰藏在树丛中,经常发出瘆人的啸叫声,阴森恐怖。在那种环境中,幺公是我们家的一种精神支柱,想起幺公,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尽管我离家多年,很多往事已渐行渐远,但是幺公的几个特点始终让人无法忘却。

他感恩知足、以苦为乐。作为老兵,他有一点微薄的补助;作为老党员,前几年曾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大部分时候,他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辛勤劳作、生活清苦但从不计较。他感谢外公的收留,感恩部队的教育,他始终以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的至诚之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担子最重、受益最小。当生产队长期间,他带领大家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队社员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在老家,“幺公”“幺婆”“大舅”“舅孃”“姨爹”“表舅”,分得比较清,这些都是幺公教的。而长辈对于晚辈,称呼通常要降低辈分,他每次叫我母亲都是“姐”“新姐(我母亲的小名叫阿新)”,把辈分降到自己儿子那一辈,这也是对我们的言传身教。逢年过节,母亲要请幺公来帮忙祭祖,留他吃饭,但是幺公不抽烟,喝酒有节制,从不酗酒。生计再难,他也不走旁门左道,教育孩子更是严格,要他们凭着本事吃饭。虽然四个儿子没有什么大的能耐,但是都本分老实,用勤劳双手修了房子,娶妻生子,儿孙满堂,日子倒也过得去。

他以和为贵、乐于奉献。他跟村里的邻居相处融洽,从不掺和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大学毕业后,我每次回老家,只要有时间,都去看看幺公。能行动那些年,每次天麻麻亮,他就过来预告,一大早他就杀鸡宰鸭,煮好饭后,热情迎接我们过去,不断倒酒添菜。后面他行动不便了,知道我回去,就让舅舅代办。

幺公文化水平不高,也讲不出大道理,但是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常怀感恩心,凡事靠自己,“以苦为乐”“严于律己、宽待他人”“积德行善”等生活风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