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龙在钢花中飞舞
钢花流光溢彩 资料图
陈中楷
“五一”假期,笔者驱车前往射洪青堤古镇探访非遗项目---铁水火花龙。道路有些颠簸,不远处是涪江。江对岸,绵延的浅丘起伏着。江风带来一些田野的味道,鸟声从附近的林子里传来;过桥时,水边蛙声一片。一个小时左右,车到达青堤。
青堤铁水火花龙是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堤当地的一大民间特技,在舞动的过程中,用生铁、稀有金属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上千度高温的铁水溶液,打向空中形成缤纷的钢花。火花龙在钢花中飞舞,有惊险、奇美、气吞山河的气魄,舞动“新发展”、唤起“旧回忆”、舞出“大情怀”。笔者走进青堤古镇的日子里,感受着铁水火花龙这张闪耀至今的“文化名片”。
舞动“新发展”:“非遗+旅游”打造射洪文旅新名片
2023年元宵节晚上,射洪子昂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但见打铁花者待铁熔化成沸腾的铁水时,用坩泥勺从坩泥锅中舀出铁水,倒在放有湿锯末并用水浸泡过的木板上,他快速离开炉子,平端着盛着铁水和锯末的木板,跑出几步,先将铁水与锯末向上抛起二三十厘米,在铁水还没有洒落的瞬间,用木板对准铁水猛击,酷似棒球运动员击球时的姿态,顿时,铁花像金蛇飞舞流光溢彩,从高处倒悬坠落,如火山喷发;火花稀落之时又如火树银花,溅起的金色火花此起彼伏,在夜空中绽放。
如今在射洪的景区内,与非遗项目---铁水火花龙“不期而遇”已成为“诗酒射洪”一道独特的风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为了让射洪青堤铁水火花龙发扬光大,负责保护工作的沱牌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制定了五年(2023-2027)保护计划。
沱牌镇常年投入自有资金6万元,将青堤铁水火花龙的提档升级作为该镇的文化赋能亮点。同时以青堤菜刀厂、3000平方米的孝德文化广场、1600平方米的铁水火龙广场为载体,积极开展青堤铁水火花龙表演技艺、火花龙灯扎制艺术、铁水花制作工艺、火花龙表演等活动。
2013年,青堤铁水火花龙第一次走出国门,远赴罗马尼亚演出。8名青堤乡的农民大哥坐上飞机,带着自己制作的火龙,来到异国他乡,展示射洪青堤乡这门古老民间艺术的魅力。第一场在当地中央大剧院演出,罗马尼亚总统等要员也亲临现场观看。铁水花打起来,龙舞起来,全场轰动,掌声、尖叫声不绝于耳。李绍先说,那种感觉,可是从来没有过的。2015年开始,青堤乡已经把每年正月十五确定为“铁水火花龙节”。射洪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节,铁水火花龙被列为保留节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射洪现有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和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沱牌舍得酒文化旅游区三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文宗苑景区、花果山景区等。青堤铁水火花龙利用节假日和大型文旅活动,组织或参加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市内外游客,并赢得好评。
“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的高温,要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虽然极具观赏性,但表演却有一定危险,技巧要求极高。”青堤铁水火花龙队队长、铁花水火龙第5代传承人李绍先说。
青堤的打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的老作坊至今仍在生火工作,有名的青堤菜刀刀口薄、背厚、膛空,坚韧锋利钢火深;刀面平正光洁,剔骨宰肉不缺口,切肉断筋不留丝,逐渐成为青堤一大知名品牌。长期的制铁生产中,青堤人衍生出了一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水火花龙。
“2006年,青堤铁水火花龙入选遂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青堤铁水火花龙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射洪市文旅局非遗负责人范国蓉介绍说。
舞出“大情怀”:“传承+精神”让火龙文化生生不息
李绍先心中有一种不舍的火龙情怀。他的祖上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大潮来到射洪青堤乡,祖父、父亲当年都是舞火龙的高手。上世纪80年代,他便参加了铁水火花龙表演。在青堤乡狭窄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年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舞龙的激情和欢愉。
2009年,李绍先承担振兴铁水火花龙项目的任务。经费紧缺,他就自己掏钱给队员发补助,以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见到镇上的年轻人,他就去做工作,动员他们共同为发扬这一文化传统出力。
通过努力,李绍先又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开始集中训练。据介绍,打铁花的队员,以青堤菜刀厂的工人为主体,他们身强体壮,并且通晓铁水性能;舞火龙的队员,则以青堤搬运社的工人为主,他们体力健壮,意志坚定。
李绍先笑着说:“耍铁水火花龙,舞的就是一种精神。青堤的男人,只要举起龙,就没有趴下的道理。青堤不仅火龙好看,青堤的小伙子更厉害!”
他认为,青堤铁水火花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火龙的制作及铁水的熬制都有许多独到之处,火龙形象生动能达到传神的效果,铁水的制作技术,铁水花的色彩可控制,配有的打击乐高亢明亮,音韵婉转,极具地方特色。
十余年来,青堤铁水火花龙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第五代传承人李绍先,努力探索进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如今,青堤火龙队一共有两条彩龙。固定的打铁花和舞火龙的队员42人,其中年纪最大的72岁,最小的17岁,还在读职业高中。省级非遗项目---铁水火花龙在发扬传承传播方面后劲十足,一批德艺双馨的人被纳入传承队伍,今年已成功申报了10名县级传承人,李绍先、何容军拟推荐为市级传承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铁水火花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形式,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为射洪建设‘八区’、奋进‘百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射洪文旅力量。”4月13日,射洪市文旅局党组书记黄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