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词!
人人都有亲切的故乡!然而,有一群人,他们没有故乡。他们的故乡是一座座矿山、一片片厂区,甚至是一组数字的邮政信箱。他们生长在矿区,在矿区的职工医院出生、在矿区上学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退休养老。随着煤矿关闭,他们又携妻带子,天南地北各奔东西,以各种形式继续谋生活。时至今日,他们蓦然回首,苍老的矿山已成为他们牵挂的故乡。
我的同学刘强是典型的“煤二代”。一次,老师让全班填写籍贯时,他第一个举手询问:“老师,籍贯是啥意思?”老师回答道:“籍贯就是你的老家、你的故乡。”刘强只知道自己在矿区长大,老家在哪里?他完全不知道,只得回家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你的老家在江津。江津在什么地方?离他有多远?他全然不知。
不久,刘强的父亲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带上他回了一趟老家。几周后刘强回到矿区,急冲冲地跑来向我绘声绘色讲述家乡的事。他兴奋地说:“先是乘火车,然后乘长江里的轮船,再搭上汽车,最后步行了很长一段乡间小路,才到了一片村落,总算看到了故乡。”
“你的老家好玩不?”这是小孩之间首先关心的问题。刘强兴奋地告诉我:“老家好玩得很!那里到处是竹林和小河沟,我们天天都在捉鸟、摸鱼、捕青蛙,好安逸哟!”说话间,刘强手中还兴奋地舞动着一根精致的竹棍,这是他从家乡带来的最心爱之物,在矿区是见不到这样的东西。
后来,刘强直到高中毕业再也没有机会回老家了,因为他还有几个妹妹没有回过老家,父亲只得轮流带她们回去。
与刘强不同,潘峰对老家还保留着一些朦胧的印象。他4岁时,与兄妹几人随父母来到新的矿区。潘峰的老家在合川。
上世纪的巴渝大地,路途险峻,如今3个小时的车程,当年却艰难行走了三天。小孩人生第一次出远门,又不停转换交通工具,可谓兴奋不已,苦的是父母,好在家当一样没有少。经过艰难的爬山涉水,疲惫不堪的大人小孩,终于落脚于矿区工棚里。他们兄妹几人在矿区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再到高中毕业,熟悉的故乡的气息,渐渐离他们远去。
潘峰兄妹几人如今早已退休,按落叶归根的传统,他们从小随父母离开故乡,退休就应该回到故乡,但故乡已远去,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么留守矿区,慢慢地老去;要么在城区买房置业,开启另一个故乡的生活。结果,潘峰兄妹几人均选择了后者。
在矿上长大的一代代孩子,如今,以各种方式离开了矿山,到大城市去打拼。
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他们豁然间发现,矿山就是他们的故乡!那一幢幢人去楼空的干打垒片石房,破旧废弃办公楼、电影院、食堂、澡堂、商店等,仿佛就在眼前,童年时的打闹嬉笑声还在耳边回荡;集体宿舍大厨房里的肉香、菜香又飘进了鼻腔;职工食堂的大馒头、职工澡堂滚烫的热水、坝坝电影的精彩与回味是那么挥之不去,是那么清晰与亲切!
如今,在矿上长大的那群孩子早已退休,看到曾经生长、生活和工作过的“故乡”,无不感慨万千、泪湿两腮。张家兄弟三人对“故乡”的思念更为强烈,因事业的发展,他们离开了生长的矿山,来到了北京发展。而今,他们最思念的是矿山,矿山的照片、影像等,印制有矿山的名字的茶杯、笔记本、工具袋、毛巾等等,成为他们最热衷的收藏品,并制作成视频上传网络。
一位移居海外的七旬老人饱含热泪,用电话告诉国内的亲友:“我又看到了那个山沟沟里的矿山,那里是我整个青春燃烧的地方。那是一个让内心深处怀着不尽的感恩,又溢满辛酸与喜悦泪水的地方!”为什么在大家看来十分破旧的房屋,能够点燃他内心的激情?因为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他们这一辈人青春与激情燃烧的地方!
有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我们这代人没有故乡,矿山就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是我们珍贵的人生回忆!是我们难以抹平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