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华(右)在工地检查工作
梁一彬 记者 向晓文 文/图
“不要因为抢工期,而放松安全施工。”5月5日一大早,中交二航局成都正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标段项目二队项目经理刘国华就赶到施工现场,一边查看施工进展,一边叮嘱工人安全施工,努力实现“零事故”目标。
刘国华介绍说,正公路是省内其他城市通往成都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之间通车的一条主要干道,道路所处地段沿线多是电子园区及在建工地,路上工程用车通行数量较大,路段每天通车的数量大概在6万多辆,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我们坚持对项目员工每日开工前进行安全训话,结束后进行安全工作小结。”刘国华说,有的老员工习惯凭经验判断,认为他的这套管理模式是花架子,时常参加队伍的安全教育态度不认真,有时甚至不规范佩戴安全帽。
当项目进行到开挖基坑时,刘国华负责的顶管井多达65个,平均每隔30米就有一个,他经常提醒工人要规范摆放警示牌。一次刘国华在例行安全检查时,其中一个工龄较长的工人完工后没有及时将警示牌摆回基坑处。基坑的深度少则六七米,多则十几米,幸好当时及时发现,如果发现不及时,导致工人不慎落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安全面前,刘国华“铁面无私”。事后,这名工人被扣罚了半个月的工资,并将这些钱用于新增的警示牌,时刻提醒这名工人。至此,工人们再没有出现麻痹、放松警惕的现象,项目段也是安全零事故。
2022年7月,工程正式开工,因工期时间较短,对施工进度要求较高。去年又遇到疫情及高温限电等客观因素导致工程建设无法开展,这对本身就很紧张的工期,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刘国华决定,将队伍分成两个班,进行两班倒,一班从凌晨3时到早上10时,一班从下午6时到晚上12时。因为当时正值高温季节,错峰开工,保障了工人身体健康,尽力争抢延误的工期。
高温限电期间,为了不因断电暂停施工而延误工期,刘国华四处联系朋友、供货商,寻找备用发电机,当时想寻找到合适瓦数的发电机很难,刘国华把能供货的商家全部联系了一遍,在眉山找到一台合适的机器。最终,他负责的项目段工期提前了2个多月完成,为后期的施工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工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