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楷
“去年至今,我们家实现人均收入26000元以上,挣钱和照顾家人两不误。”11月9日,说起回乡后的日子,税育宝夫妇俩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税育宝、邓素芳夫妇是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百人工匠队”的成员。自2018年从新疆务工回家后,两人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勤劳的他们不仅在海龙村农业园务工,还积极投身到部分农业项目发展中。
2018年,遂宁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常理镇海龙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熊建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吸纳海龙村和周边工匠成立了“百人工匠队”。目前,“百人工匠队”共有108名成员,年均收入约3万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发展,海龙村在“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等多项省市荣誉称号的加持下,吸引了众多建设项目在这里落地。如何将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与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有效结合?熊建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我之前在外务工的时候,就有将身边同乡人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想法,如今家乡给了我机会,同时看到家乡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我更加坚定了成立‘工匠队’的想法。”熊建说,“百人工匠队”成立以来,他多方渠道组织能工巧匠回乡务工,包括木工、瓦工等技术型人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熊建还根据队员的工作经验、劳动能力和专业水平分设多个小组,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队员们直接参与一线建设施工,而年龄较大、劳动能力较弱的队员则在产业园内进行除草、施肥、松土等轻作业,来获取劳务报酬。
“让群众的好日子再上一层楼!”作为海龙村的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的追梦道路上,熊建在红土地上践行着他的初心。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生态宜居名村、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村……”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海龙村一如既往保留乡土味道,保持和增强生态本色、发展特色、文明底色,稳步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带领‘百人工匠队’,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自建项目,抓好产业发展,把乡村振兴做大做强。”熊建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