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龙泉绵士第,飞泉半月映人文。”在仁寿县城的飞泉山脚下,仅一副对联,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飞泉”和“半月”,究竟有着怎样的涵义?
从石梯最低处仰望,正门上的“飞泉山”三个字格外醒目,朱色的院墙透出恢弘与古朴。沿着陡峭的石梯往上走,不多时,威严雄伟的华严寺便尽现于眼前。走进华严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香炉。只见香烟缭绕中,虔诚的香客们或于炉前燃烛焚香,或到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殿堂跪拜祈福,聆听木鱼声声唱诵。这时候,寺院中一口老井吸引了我的眼球。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有飞泉涌出的那口老井吗?好奇的我急忙向住持法师求证。但他的一番话,却描绘出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据说在唐朝末年以前,飞泉山本没有水,是这里的寺院高僧诵经修行引来了甘露,于是便称之为“飞泉”。井水纯粹天然,长年累月都不干涸。现在寺庙里的僧人饮用的就是从这井里抽上来的水。
关于飞泉山的来历,究竟哪一个版本才最为真实?自然不得而知,但结局终归是美好的。既然这寺院里有如此神秘的老井,那这华严寺是不是也应该有点故事?从华严寺出来往右就是钟嘴亭。相传,后人为纪念跨鳌山上一块被尊为“姥”,却不翼而飞的怪石,把庙内三吨巨钟用铁柱支撑悬挂于此。僧人上殿必敲此钟,声音回荡时空,经久不息。
到飞泉山除了烧香拜佛,听一段“飞泉”的故事,还有就是一睹千年古井里“半月”的芳容了。
古井只一米多深,井边布满了青苔,井口也早已被杂乱的树枝遮盖。相传此井水清澈透明,味甘美。每当农历十五晚上,井中只能映出半边月亮的影子,因而得名“飞泉半月”,又称“半月井”。据说古时常有文人墨客到此吟诗作文,可见,这千年古井见证了世间多少阴晴圆缺,目睹了多少芸芸众生之荣辱得失。但遗憾的是,此刻不是月夜,也看不到那一弯皎洁的半月了。不过,却可于井边悠闲地坐下来,抑或闭目,听一听山野之鸟语虫鸣、飞泉叮咚。任那滔滔诗情,于心中起伏、奔涌。
离半月井不远的地方是美女亭。立于美女亭石碑前,一阵微风带着浓郁的花香直抵心怀。不由感到神清气爽,思绪也开始绵延开来。相传当地有一美女,其恋人被抓充军,久未归,日思夜盼,茶饭不思而亡,葬于山间。山脊有一道直通县衙,道旁有一石缝,每当日落时,远见此美女独坐在缝边悲哭,近看却无影。故取名“美女山”,缝为“美女洞”。有玩童、行人路过此地,用树枝捅洞即有水出。
美女洞就在美女亭下的陡坡上,长约三尺,高约两尺,宽约一尺。其实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洞口,只因“美女”二字,再加上人们丰富的想象,便显得神秘起来。尽管美女亭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却是一种启迪,是对一场爱恋至死不渝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