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合力 备战迎峰度夏从小镇青年到中国机长通风战线上的“侦察兵”书写工匠荣光的“老常”传授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0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10

书写工匠荣光的“老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常思彬在对设备进行维修

舒显超记者雷琰文/图

6月6日早晨8时,徐徐上升的朝阳早已透过厂房的缝隙折射进车间,正好一缕光打在满脸皱纹的“老常”身上,让朴实的他显得格外亮眼。屋顶的照射灯下,身着一袭“灰色盔甲”的标准工装,在仪器嗡鸣声的映衬中,紧张地忙碌着……他就是成都达海铁运中心检修班班长常思彬,也是积微物联常思彬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今年以来,常思彬带领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等“五小”活动,自主开展了“机车柴油机活塞检修工艺创新”“液传箱自主维修”“液传变扭器故障报警装置”等多个创新项目立项。以上几个项目的推动实施,会有效提高设备二次利用率,让职工检修作业强度得到大幅减轻,降低检修成本和备件费,将为企业直接节约设备维修经费20余万元。

作为成都工匠、蓉欧工匠荣誉获得者,常思彬并未在工作中表现出一丝骄傲,相反把精力都放在羁绊企业发展前行的困难解决上,每年持续不断地推动课题立项、项目创新、难题破解。成都达海园区铁路弯道多、半径小,对大组重车上位存在推进作业等现象,易造成机车轮缘、弯道外轨啃轨磨耗。常思彬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和检修班同事开始研究分析轮润原理,先是改装干式轮润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效果极差,轮润棒易卡死失效且存在消耗较大等诸多缺陷。面对创新改造的失败,常思彬和团队成员毫不气馁不断改进,又研究和构思新的改造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常思彬和检修班再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多次论证后大胆改用湿式轮润装置,同时结合公司机车、铁路特点,采用二硫化钼、石墨粉等极压润滑剂配制专用轮润用油,经过几十次配置、调试实验,湿式轮润装置终于在机车行驶上产生良好结果,经过近一年时间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用期间,四台运行机车轮缘磨耗均较以前大幅降低,以每台机车、每百米弯道平均大中修提升一年计,可每年降低公司大中修费用40万元以上。

“不论哪个企业,技能人才都是推动发展的生力军,尤其是关乎一线生产的‘手艺人’。”对于常思彬而言,不光是自己有技术攻关能力,更注重对青年职工的“传帮带”引导,将自己所学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班组同事。

为了更好总结经验、传授技艺,成都达海在2019年发起成立了“常思彬工匠创新工作室”,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工作室现有成员10人,不仅理论水平都整体大幅提高,且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技术知识和维修经验也都有了较好积累,每名成员也可独当一面。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常思彬始终坚持扎根一线,践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常思彬常说:“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将继续戴好安全帽,行走在达海铁运一线,为保产保供书写工匠荣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