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舞出精彩“泸州河”爱,让脑瘫儿子幸福成长“跟着档案去旅行”乐山档案主题展览在成都举行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1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16

爱,让脑瘫儿子幸福成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苏丹(右二)为孩子修理书包

唐兆权文/图

近日,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的苏丹家庭被评为“2023年四川省最美家庭”。一个夏日的傍晚,笔者慕名采访时,苏丹刚从学校接回小女儿,随后外公接回了读初中的小轩,外婆已准备好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共进晚餐,有说有笑地交流着这天孩子、学校和家庭的一些事,小轩时不时还给几位老人夹菜……

心怀希望忍泪战胜不幸

2007年10月,苏丹生下一个男孩,这孩子8个月了还不能坐,送医院检查,被告知为“脑瘫”。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惊得一家人不知所措,几位老人泪珠滚落,愁眉不展。苏丹没有哭,她将眼泪强忍了回去,竭力不让老人们愁上加愁。到了晚上,苏丹的眼泪再也无法把控,哭了一个晚上。

苏丹的丈夫在外省工作,家庭重担她还得挑着前行。她擦干眼泪,同家人四处求医问药。2008年暑假,苏丹带着孩子来到成都一家康复中心,每天抱着包袱,背着孩子来回在出租屋和康复中心之间穿梭。每天孩子头上要扎28根针,腿和臀部分别要扎10多根针。小轩难忍其痛苦和恐惧,乱抓乱揪苏丹。苏丹说:“轩儿,只要你能减轻痛苦,你怎么好受怎么着吧。”同病房的人问她:“你不痛么?”“痛,身痛,心更痛,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得忍着。”苏丹回答。几天下来,她身上红一块紫一块,晚上痛得睡不着觉,照样每天忍受着孩子乱抓乱揪,为孩子洗洗涮涮、喂饭,按摩,做康复运动,满脑子想的都是让孩子快些好起来。她担任着高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暑假结束后得返校,只能把护理孩子的任务交给母亲,到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再来接替。

虽然康复、治疗有所成效,可小轩两岁多了还不会爬行,母女俩跪着、趴着训练小轩爬行。孩子手脚和全身痛得他直哭。苏丹和母亲的膝盖先是痛、青、紫、脱皮,后来起了老茧。小轩外公见孩子啼哭不止,母女俩被折磨得可怜,很不忍心,问道:“能不能不训练了?”苏丹同母亲都说:“不行,如果不下决心锻炼他,以后更无法挽救。”坚持了几个月,小轩终于能爬行了,苏丹高兴,全家人也很兴奋。

小轩到了8岁,总算能站立了,在大人的辅助下勉强能够行走,苏丹把小轩送进了普通学校。有同事担心地问:“小轩这种状况,上普通学校能行么?让他读特殊学校会不会好一些?”苏丹迟疑了一下说:“这孩子自尊心很强,让他进特殊学校,他会产生自卑感,让他读普通学校,精神上能得到鼓励和安慰,会增强自信,更有利于他成长。”

后来苏丹有了小女儿,时间更紧。衣食住行,可以由家人承担,辅导小轩的作业却只能由她这位当老师的母亲来完成。每一道题都要讲几遍,甚至十几二十遍他才懂。苏丹每天学校、家里来回忙碌,嗓子讲得充血,一停下来就不想说话,也几乎说不出话来。可她不能生气发火,因为怕消极情绪影响孩子学习。

平衡调节维护家庭和睦

除了无微不至关爱小轩,苏丹对几位老人也是非常孝敬。五位老人有的喜欢吃苕干、糖果等零食,有的喜欢吃蔬菜或水果或肉食,苏丹都尽量一一满足。一旦老人有什么病痛,她从不迟疑,立马送医治疗。

常言道:“久处生隔阂。”可这个家庭,自苏丹2006年到来后,就一直保持着乐观和谐。小轩的奶奶说:“我们这个家能这样幸福,全靠苏丹,能找到这样好的儿媳是我们家天大的福气。”

按照苏丹的观点,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关键是怎样去平衡、调和。因此,只要发现家庭中稍出现不愉快矛头,她马上协调。

两年前,小轩的爷爷与奶奶因为一些往事产生了分歧,苏丹就陪着小轩奶奶转公园,举例子,打比方,动之以情慢慢开导:“男同志性格更刚,女同志心更柔,多忍让,多理解,心头的怨气自然就会慢慢消散,我们家庭这么和睦,不应该产生矛盾,也不会有矛盾……”一番劝说让老人解开了心锁。

小轩从8个月到16岁,5600多个日子,苏丹每天清晨5时许便起床,晚上11时过后才入睡。她负重前行,坚强地走了过来。

互相尊重大家都努力生活

5位老人也深知和为贵的道理,相互间始终保持着尊重、平和、微笑相待。小轩的外婆常说:“一个家庭,不怕别人笑,就怕自家闹。只要大家和和气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轩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平时要种地,已很辛苦,可一有时间就会陪小轩登车、做操、打羽毛球,把小轩的每一点进步,都看作家庭幸福指数的增加。

小轩的外婆在康复医院陪护时,小轩依然“毫不手软”,不仅乱揪乱掐,还抓住外婆的头发就不放,时不时就会扯掉几缕,头皮被扯得生痛。同病房的人赞叹道:“你这个外婆才好,外孙那么抓、那么扯都不冒火生气。”小轩外婆说:“孩子本来就痛苦,如果大人再冒火,他会更难受,耐烦点,尽量让他早点康复,长大就好了。”

8岁以前小轩上厕所全是外公负责,有时小轩肚子不适,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外公照样不厌其烦。裤子弄脏了,外婆给他洗干净。自上学以后,外公就负责送他上学,中午给他送饭,放学接他回家,每天来去要走6趟,风雨不改。有一次,出门的时候没下雨,刚走到半路突然下起雨来,本想躲会儿雨,但怕时间过了小轩吃不上饭,便冒雨将饭送到学校。小轩见外公衣服淋湿了,一把抱住外公:“外公,你辛苦了!”外公擦擦脸上的雨水:“只要看到你成长进步,再苦心里也高兴。”

小轩父亲为了促进孩子成长,坚持每天同小轩视频通话,听他讲学校的事,听他讲家庭每个成员的情况。每个月要回家陪小轩三到四天,同他做体育锻炼、做游戏。假日里还要带孩子出去旅游。他说:“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给他营造良好环境。”

小轩的爷爷、奶奶、曾祖母时时想着怎样让小轩吃好,身体康复更快。小轩上学后写的第一张卡片的内容就是:“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祖、小妹,你们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一定努力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你们对我付出的辛苦。”

家庭中每个人都为小轩、为家庭不辞辛劳。当看到小轩从能坐到能爬到能慢慢走路,一家人和和睦睦时,快乐、幸福即油然而生。

身临家庭的温馨场景,苏丹在日记中写道:“从孩子的成长和5位老人协力奋进中,我懂得了为什么要感恩和回报,明白了美好家庭源于和谐的深意,我一定要用心做好一个平凡的好母亲,好儿孙和好老师,不求光照大地,但愿尽我所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