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 不负韶华班级“银行”毕业联谊赛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1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16

青春逐梦 不负韶华

——在德阳耐火材料厂的那些日子 

张锦红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德阳工业转型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工业企业退出,但其建筑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

我离开德阳耐火材料厂已经几年了,现在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原来的厂子里四处走走看看,毕竟我的青春年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曾经熟悉的地方日渐陌生,昔日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被铁锁锁上,勾起人诸多思绪。

上世纪90年代,德阳耐火材料厂职工参加由德阳市总工会举办的长跑活动

上世纪90年代的德阳耐火材料厂大门 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德阳耐火材料厂高铝车间团支部组织前往安县白水湖开展活动

德阳耐火材料厂门前的2路车站牌

德阳耐火材料厂高铝车间的三根烟囱 资料图

初识“德耐”

“德耐”,是德阳耐火材料厂的简称,它是大三线建设配套的重点耐火材料企业。第一代“德耐”人从全国各地响应三线建设号召而来,这里汇聚了四面八方的能工巧匠,天南地北的科技人才,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在这里建起了雄伟的厂房和温馨的宿舍。老厂区里厂房连片布局,高铝车间前的三根烟囱是本厂标志。在上个世纪,“德耐”算是行业翘楚,技术优良,为德阳三线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

1988年初秋,我放弃了原本在银行的工作,毅然决然地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小城,背上铺盖卷来到了德阳。

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从小城坐车到德阳汽车站,在公交车站等了很久后,才坐上二路车到达目的地---“德耐”,从此开始了独自一个人的生活。二路车站,也因此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

那时的二路车班次不多,有时我懒得等公交,就顺着大件路走回厂里,几公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太近,当远远看到高耸入云的烟囱时,就知道快要到了,这几根烟囱是上世纪60年代用于烧窑而建的产物,成了厂子的地标性建筑,也见证了“德耐”的历史变迁。再走一段路,能闻到空气里有一股子粉尘的味道,那是厂子特有的味道,下了大件路往右拐,经过厂职工医院、车队,就能听见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了。这段路我走了一次又一次,厂子也由陌生变得熟悉。

当初听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厂子是流水线作业,厂区里绿植繁茂,环境优美,生活学习都很方便,更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当时就觉得那会是一种与自己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不过,到厂子后的第一印象却与我想象中有一点不同,感觉更像是到了一个小集镇。

街道是名副其实的“半边街”,街边茂盛的梧桐树给人一种生机和活力,我们学校就在街边,对面是农田,集市也在街边,买东西倒是挺方便。

街边两层的独幢小楼,便是我们的教学楼,在这里,我们对从没接触过的耐火材料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老师告诉我们,耐火砖也叫火砖,是用耐火粘土或其他耐火原料烧制而成的耐火材料,主要用于砌冶炼炉,能耐1580℃至1770℃的高温。没有好的耐火材料,就炼不出好的钢铁产品,耐火材料是“钢铁之母”,这让当时的我们觉得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是无比的重要和荣光。

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

在教学楼的旁边是一个舞台,舞台正前方有一个灯光球场,这是大家休闲和娱乐的地方。每逢过年过节,厂里都会在此搞一些专题活动、节庆游园,各单位、车间都会准备节目在舞台上演出,当初我也曾代表车间在上面表演过节目。

平日里,当夜幕降临,也会有厂乐队在灯光球场为大家伴奏,一对对人儿在场上翩翩起舞,小孩子们就在旁边嬉戏打闹。周末或节日时,还会放坝坝电影,那些快乐幸福的时光还在记忆中,舞台却已拆除,灯光球场上也建起了高楼,只有那高高的水塔依然挺拔。

当时我们住在厂子里提供的单身宿舍,两幢房子很旧,是老式的中间走廊的裸砖房,楼下有一小电视室,每天晚上宿舍管理员会把电视室里的电视机搬出来,大家便可在楼间围成的小院里看电视。我们三个从小城来的女孩,在这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里住了两年,后来虽说没再住在一起,但仍与工友住在单身宿舍里,许多外地来的工友在成家前也都住在这里。

厂家属区那时候只有两个生活区,一生活区里全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红砖房,二生活区是上世纪70年代末修建的,因为住房紧张,有的人甚至结婚生子、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在单身宿舍度过。为更好地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后来厂里又修建了三生活区,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单身宿舍里的那些日子,老旧的红砖楼房里,留下了我们年轻的笑声,木格窗飘出的炊烟,带着青春的记忆。

从技校毕业后,同班同学被分到了不同的车间。进厂大门便是厂部的办公大楼,一个当年精英云集让人羡慕的地方。顺着厂区大道往里走,依次是高铝车间、粘土车间、机修车间、模具车间,还有计量室、化验室、老水口车间等,都是充满着活力和繁忙景象的地方。

我被分到了高铝车间成型段,刚工作时,连取砖都觉得十分困难,为了避免把刚出模的砖坯碰坏,致使身体好多处都被干燥车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慢慢熟悉了,劲儿也大一些了,才能相对轻松地完成当天的工作。在工间休息时,我常常和工友们说说笑笑,慢慢地也与他们结下了友谊。

那时候,工作是辛苦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也纯粹。我和工友们每天在机器旁汗流浃背,在尘灰里挥洒激情,鼓风机鼓动着生命的风帆,压砖机将梦想成型。一块块矿石经过筒磨机、圆锥机,破碎成粒度大小不同的原料,通过湿碾机混碾后,压砖机高压成型,在我们手中变成了形状各异,能经受高温锻烧的高炉用砖坯,然后经过隧道窑高温炼制,出窑后,再由包装的工友用草绳细心地包裹好发往钢厂,金黄的砖块带着我们金色的希望奔向远方。

后来,我又在配料、烧成、半成品检验、化验室等岗位工作过。那些看着尘灰纷飞、压机锤上下“起舞”,听着机器轰鸣、筒磨机伴着湿碾机“高歌”的日子,有辛苦也有快乐,都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

工厂对生产安排有序,产品质量过硬不愁销路,厂招待所,是接待外来客户和宾客的所在,当年有许多客户都是千里迢迢而来,住在这里,只为求得我们的“金砖”。

工作之余,车间团支部也时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劳动竞赛、科技练兵以及各类球赛、棋赛,郊游,文艺汇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那些青春的时光和充满阳光的笑脸,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

心怀温暖轻装前行

当时厂里各方面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医院、幼儿园、学校、电视台、市场一应俱全,为方便广大职工的生活,银行、粮站、邮局、派出所等也都在厂里设了点。

职工医院是厂里职工、家属以及周边乡邻就医的所在,一般的疾病职工只需在这里就可进行医治,我儿子四岁时得了阑尾炎,就是在这里就诊完成了手术。而在厂子弟校和幼儿园,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孩子,厂里职工的子女大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的孩子也是在这里上到了小学毕业。厂电视台也经常到车间录制节目,报道生产经营情况;而在那个没有手机和有网络的年代,邮局则是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的纽带,每每收到家人朋友的书信时,大家都很是激动。

本世纪初,厂子因各种原因停产,大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走出厂子,四处奔波,但正如一位工友所说:虽然队伍散了,可我们的“番号”在,这个“番号”就是德阳耐火材料厂。我们依然深深地爱着她,她在我们心中是故乡、是母亲,也是天南地北“德耐”人心中的归宿。

与原来相比,现在“德耐”附近的商店变多了,街道变宽了,也更加整洁了;职工医院也归入地方管理;幼儿园搬迁,子弟校也与厂剥离,换名为金山街学校,校园环境和规模要比原来好了许多。大多数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仅存的八、九栋红砖家属楼,经过改造也已焕然一新。

办公楼前几级台阶守候着光阴的过往,葱郁高大的梧桐树荫散落着岁月的印迹,雨中有花的浅香、弥漫在深处的家属院。我提笔写下岁月里的记忆,回首那段青春时光,半生辛劳已成过往。生活还在继续,让我们不负时光,轻装前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