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出自己的美丽人生实干稳重的“曹劳模”他是车间的“永动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修补用初心书写轧钢之路让更多好稻种破土而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1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7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超明陈雨

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绵延着一片枝繁叶茂的经果林---这里,是本村村民李子良的梦想躬耕园。从1997年底至今,他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连片发展蜂糖李、青脆李、红玉桃等果树10余亩,并套种生姜等经济作物,年收入10余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大家纷纷前往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你为何要返乡创业?”“在外打工虽然收入稳定,但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有浓厚的恋乡、恋土意识,对家乡田地有别样的情感。”李子良说,看到父辈们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也只能解决温饱,他暗下决心,利用太和村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发展经果林产业增加收入,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

农业创业艰难多。李子良返回家乡后,先后试种了柑橘、柚子、藤梨等经果林,因市场信息掌握不足、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虽然收获的水果产量和品质都不错,但经济效益不是很乐观。面对多次创业都不成功的局面,李子良有些气馁,还时常反问自己:“选择返乡创业,是否真的错了?”

2013年,在李子良彷徨、无助的时候,镇村干部及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带领他前往周边经果林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安排他参加各级经果林培训,向他推荐种植青脆李、蜂糖李等优质水果,让李子良重新树立了发展经果林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

2013年底,李子良将低收益的藤梨全部移除,试种了3亩青脆李。为了保持李子质量,他严格按照无公害种植技术规程,对果树进行精心管理,逐渐成长为一名经果林种植“土专家”。

2017年,精心管护了三年的青脆李初投产,质地脆嫩、皮薄多汁、酸甜可口的青脆李投放市场后,受深受市民群众喜爱,供不应求,尝到甜头的李子良又栽种了8亩蜂糖李和2亩红玉桃。

果树至少要三年才能投产,回报周期长,如何利用果树下空闲的土地资源增加收益,改种青脆李后,李子良一直在思索。

“果树干较矮、株行间空地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好,套种生姜能够有效抑制杂草丛生,促进树苗尽快生长,实现一地多收。”在镇干部和农技专家建议下,李子良结合太和村土质、气候,以及生姜的市场需求、生产周期等因素,决定选择生姜作为林下套种作物,通过“接茬”套种,实现收入“叠加”。

笔者在果园里看到,硕大饱满的蜂糖李挂满枝头,林下的生姜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生姜三四月份栽种,九十月份采收,生产周期短,投入成本低,产量大,市场好,不愁销路。”李子良表示,每亩地可以采挖2500公斤生姜,除去成本,每亩收入近万元,林下套种让有限的空间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子良通过20余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换来累累硕果,但他并不满足。“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边的人腰包都能鼓起来。”李子良说,只要群众有需求,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技术,低于市场价为村民提供姜种……

“下一步,我要在确保水果品质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经果林产业,为村民增收致富注添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谈及未来打算,李子良信心满满。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