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安置点航拍 资料图
集中安置点的村民制作扎染手工制品
王家琴正在给货柜上货
王成凤在阳台上修剪花枝
刘传福李悦
一朵大红色的玫瑰花在阳台上悄然开放,微风拂过,一阵阵幽香迎面而来,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摩尼镇摩尼社区的王成凤倒上开水泡上一杯热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王成凤一起搬进新家的,还有269户1027名搬迁群众。
5年前,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来自该镇10个村的村民从土瓦房搬到了摩尼社区大银盘集中安置点。这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有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停车场等,加上多渠道的就业岗位、丰富的文化,让搬迁群众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搬进来
上学不愁就医无忧
“现在孩子上学路近了,方便多了。”日前, 说起搬迁后的变化,何丽芳喜不自禁。她的老家在李红村,距离场镇近10公里,交通十分不便,穿雨靴也挡不住雨天的泥水。搬到镇上后,孩子上学方便了,学生家长也告别了昔日的“狼狈”。
王俊会和何丽芳是同村人,以前,她特意把孩子送到离学校较近的娘家寄宿。如今,两家人都搬到了大银盘。王俊会感慨地说:“现在好了,5分钟就到学校了,自己也能安心带娃了。”大银盘集中安置点选址在场镇,不仅紧邻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还有专门的托管机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义务教育;同时还配套了镇卫生院,解决了居民的就医之忧。
“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几分钟就能到卫生院看上病。”何丽芳回忆起10年前的一个冬夜,自己背着发烧的孩子走在泥泞小道上,赶到镇卫生院时已是凌晨,幸好孩子没有大碍,但想起来还是觉得后怕。而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王成凤而言,“家旁边就是卫生院,拿药方便,心里踏实了不少。”
“孩子上学不愁,老人就医无忧,我也能放心出去创业了。”2021年,搬迁群众曹凤国和妻子到浙江温州开面馆。何丽芳的丈夫也跟着亲戚在周边承接装修工程,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几倍。
能致富
农民变身老技术工人
“没想到我还能在街上开超市,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在安置点临近的一个超市里,老板王家琴的生意红红火火,忙碌之余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从金榜村搬过来时,她的身体不太好,也干不了重活。帮扶干部建议她做点小生意,王家琴便租下一间门面房,开起便民百货超市,一年营业额达30万余元。
从农村人变成“街上人”,经过技能培训,不少农民变成了技术工人。
“比起种庄稼来,现在不晒太阳也不淋雨。”在摩尼镇手工扎染蜡染车间,刘兴连正在给扎染手提包安装提手。经过免费培训,她全面学习了画、扎、浸、染、煮、拆、晒等苗族扎染工艺流程。如今,她已成为技艺能手,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中,摩尼镇整合蜡染、苗族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手工扎染蜡染车间,为50余名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走进安置点后方的菌子生产厂区,工人正在察看马桑菌的长势。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2021年,摩尼镇引进云上菌业公司,先后吸纳数十名搬迁群众到此务工。
何宣强是摩尼社区一组组长,作为大银盘集中安置点的“大管家”,他是群众心中的“百事通”。通过他牵线搭桥,几年下来,已经为搬迁群众介绍用工岗位8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大银盘集中安置点已有490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务工就业,其中,技术工285人,普工205人。还有,18名致富能手自主创业,行业涵盖副食百货、装修装饰等领域。
享晚年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真的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来自田义村5社的许绍伍今年67岁,搬到大银盘后,他积极参加安置点国学馆、泸州市老年大学(摩尼教学点)、社区养老服务点的各类培训和文化活动。
在国学馆内,许绍伍正在练习毛笔书法,这是他在国学馆新学的一门才艺。许绍伍参加书法培训后,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在许多婚丧嫁娶的重要场合,他都义务去舞笔挥毫。
“这就是今年一季度的红黑榜,红榜有拾金不昧等,黑榜有乱扔垃圾、违规用火等。”在安置点公告栏前,60岁的禹登平正在为他的老伙计们解读公告栏上的内容。经过老年大学一年多的培训,禹登平不仅能为大家讲解政策,最近还将自学的农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王大姐,走,跳舞了。”傍晚,在许绍伍家楼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向楼上呼喊,结伴去广场锻炼。大家口中的“王大姐”,是许绍伍的老伴儿王泽润。谈起跳广场舞带来的好处,她激动地说:“多跳舞身体好!这几年跳下来,我的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都有了明显好转,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目前,安置点设有老年大学、国学馆、社区养老服务点、小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并开展象棋、围棋、广场舞等免费培训活动,助力搬迁群众开启乐享晚年生活模式。截至目前,安置点每年培训500余人次,开展老年活动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