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藏品见证时代变迁观球记40多年前的马拉松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3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14

观球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女排夺冠资料图片

杨梅

1984年8月,一场女排夺冠赛拉开序幕。

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在我家堂屋里播放着这样的画面:“各位观众,现在为大家转播的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女排决赛,中国队对美国队……”解说员宋世雄激情快速地播报声在屋内回荡。

盛夏8月,蝉鸣声声,却突然在这个晌午骤然消停。我们一大家子人,十几双眼睛落在眼前这块小小的屏幕上,生怕错过一分一秒。每一颗心都在随排球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刚才还是一声“漂亮”的高呼,下一秒又变成了痛心疾首的叹息,又过了一会儿空气瞬间凝固,不知被谁按下了“暂停键”。

比赛第一局,双方胶着拉锯比分一直打到了14:14。这时,主教练袁伟民换上了侯玉珠发球,侯玉珠发球得分!众人笑了,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放松。中国队继续发球,又是侯玉珠,两个回合后,球传向了郎平。姐姐突然站起来高喊:“郎平,扣死!”只见“铁榔头”一跃而起,拿出了她的招牌式高空扣杀,对方扑地救球,却已无力回天。姐姐右拳一冲,“得分!”得意地冲我们笑了起来。16:14,中国队拿下首局。“打得漂亮!”大家“噼里啪啦”地鼓起掌来。

第二局,15:3,中国队轻松拿下一局。

关键的第三局开始了,中国队14:5拿到了赛点,可美国队又连得4分,将比分追到了14:9。宋世雄的解说为比赛增添了紧张气氛,此时屋内的空气略显凝重。父亲把手中的蒲扇扣在胸口,一动不动,嘴巴微张,伸长了脖子往电视机前面凑。邻居徐姨来唤家里的孩子回去吃饭,只听他答应着,却丝毫没有要挪步的意思。徐姨拿着一根小棍追了过来:“啥子那么好看,饭都不吃了!”吓得他直往我们身后躲,眼睛还时不时瞟一眼电视屏幕。“中国队马上要赢了。”姐姐也过来帮着说情。

此时,场上的比分依旧保持在14:9,美国队又一次获得了发球权,我的心也跟着收紧。“换发球!”宋世雄的声音提高了分贝,中国队又夺回了发球权。“小心,千万别出现发球失误呀!”大家边看边喊,情绪激动。我的眼睛也随球划出的抛物线落到了美国队阵营。只见几名美国队员组织好进攻,打出了快球,又被中国队员防起,机会就在眼前。张蓉芳,对,正是队长张蓉芳!只见她“嗖”地一下跳了起来,一个斜线扣杀,球直射对方后场,美国队员们拼命救球,其中一个甚至还跳进了观众席……就在这时,一声哨响,15:9,中国队顺利拿下了第三局。

赢了,中国赢了!中国女排连胜三局夺得世界冠军,实现了女排“三连冠”。说实话,当时12岁的我还不太懂什么是“三连冠”,但我知道,那绝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赛场上一片欢腾,女排姑娘们一跃而起,头挨着头、手臂搭着手臂,紧紧抱成了一团,久久不愿分开。

再看看堂屋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个个脸上笑容灿烂,表情里还带着些许意犹未尽。父亲手里的蒲扇又开始摇动起来,额头上晶莹剔透的汗珠显示出刚才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就在这时,几乎快被大家遗忘的徐姨突然感叹道:“还是我们中国队厉害!”屋里几个人立马回应:“那是当然!”

《义勇军进行曲》在场上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女排姑娘们站成了一排,金牌闪烁,泪光闪烁,成为了比赛场上一道耀眼的风景线。这一幕,尽管已经过去40年,但在我的记忆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