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聪祝青)7月盛夏,蝉鸣声声。在四川丹齿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忙碌,机器轰鸣。公司技术能手董敏正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对轴类加工优化改进。
“改进后每件可减少加工费0.89元,以月产量4万余件计算,每月可减少4万元加工费,同时缩短了加工周期,可为公司节约成本上百万元。”公司工会的叶平介绍说,以董敏为代表的一线员工,在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加工工艺优化上不断精进、改良,提升了公司产品精度及生产稳定性,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自从丹棱县企业“产改”工作拉开序幕后,该公司先后组建了党员服务先锋队、机械产业服务队、巧匠技术攻关队、星火青年志愿队、情暖职工关爱队五支队伍为生产提供服务。
“好政策让我们快速成长成才。”从籍籍无名的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师,董敏坦言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工会的培养。
“我们在‘产改’中,立足高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侧的深刻转变,瞄准‘技能趋势’,‘靶向’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鼓励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环境。”丹棱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卫斌说。
近年来,丹棱县总工会探索建设了技能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切实强化人才培养管理,积极宣传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托企业建设了一批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同时,鼓励企业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截至目前,全县实施劳动竞赛30余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潜能。
“通过聚焦职工服务,让技能人才拥有与创造价值相匹配的获得感。”丹棱县总工会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构建了以普惠性服务和“四季送”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努力打造“高精尖”的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