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充满欢歌笑语的淮帆厂(温江地区淮口帆布厂),2002年淡出了历史舞台。从建厂投产,到鼎盛辉煌,再到没落,淮帆厂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而那些逝去的岁月,却始终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至今难以忘怀。
俯瞰淮口帆布厂
厂区内曾经的职工宿舍 受访者供图
1977年,淮帆厂获得省级“操作能手”的女职工合影
片梭车间的工人在交流操作技术
织布车间的女工正在清理线头
淮帆厂的诞生
说起淮帆厂,年过半百的张女士感到无比自豪:“我是1982年招收的纺织女工,第二年就获得了成都市纺织系统的‘操作能手’称号。”与张女士同时代调进该厂机修车间的工程师周小洲,说到在淮帆厂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语气里充满了兴奋:“那时的淮帆厂,各种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要啥有啥。我们全家慕名从外地调到了厂里,我当技术员,爱人到子弟校教书。”
淮帆厂1984年改为“成都第二纺织总厂”,简称“成纺二厂”。即便2002年“成纺二厂”淡出历史舞台,但人们仍然喜欢用“淮帆厂”这三个字来称呼它。
淮帆厂不仅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淮帆人”的心血和汗水、智慧与力量,更承载着“淮帆人”的共同情感、集体记忆。
1965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国家计划在湖南汨罗、河南睢县、贵州安顺、四川淮口这四个地方,分别建设一个帆布厂,并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1966年,在远离城市的龙泉山下、沱江之滨的淮口选址兴建淮口帆布厂。1967年,淮帆厂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与纺织院设计,省第十二建设公司承建,正式破土动工,装备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帆布机及设备。1970年,开始招工,1972年淮帆厂正式投产。仅1972年、1975年就分别招收上千名女工,并抽调川棉厂和重庆纺织厂的技术骨干,对新招收的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淮帆厂所生产的帆布、棉纱等纺织品远销国内外。1984年6月,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淮帆厂也伴随时代的洪流,注册成立“成都第二纺织总厂”。其产品由原来单一生产粗帆布,增加生产高支纱等,企业的规模也随之壮大,当时总厂职工有近万人。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辛苦付出,1986年,淮帆厂各项指标及企业管理达到较高水平,生产能力居于全省前列。创新品牌“宜而爽”家喻户晓,企业还获得了由四川省政府授予的“最有效益企业”称号。
是厂区也是“小社会”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淮帆人”的默默付出,是无数个家族无怨无悔地扛起了责任和重担,更是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的结果。
因上夜班工作劳累,曾几何时,也有人想过要离开这个行业,为了留住人才,稳定职工队伍,方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厂里通过改进住宿条件、增设医院、修建学校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高职工们的生活水平,为大家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创造了条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厂里投资500万元资金,从中江接通天然气管道,淮帆厂成为了当地首家使用上天然气的企业。紧接着,又修建了公园、电影院、篮球场、游泳场、歌舞厅,并配合地方规划布局了市场、夜市、商店、银行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在此基础上,淮帆厂先后成立了职工文艺队伍宣传队、体育运动代表队以及各类培训辅导站,通过实施住房补贴政策,解决单身职工们的住宿问题,实行双职工优惠待遇,解决广大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留住技术人才,壮大职工队伍。
在当时,淮帆厂曾被无数人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我也曾借居于此,后来还不时地走进曾经熟悉的厂区。就在前段时间,当我将与淮帆厂有关的简短文图发表在网上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并勾起了他们对厂里往事的一些回忆。
“我的幺舅就曾在淮口帆布厂工作,我在那儿待过一段时间,有学校,医院,电影院,游戏厅……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淮口,好熟悉的地方,我终生难忘!”“俯瞰淮帆厂,几十栋楼房赫然伫立,即便是现在看来依旧十分壮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了对往事的回忆里。
永不褪色的“淮帆情结”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星移斗转,曾经风光无限的淮帆厂如夕阳的一抹晚照,很快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但遗存在那的一排排整齐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斑驳的红砖高墙,却在落日余晖的映射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示着淮帆厂曾经的辉煌,述说着“三线”建设者们的创业故事,以及他们为当地的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前不久,我偶然得知原淮帆厂的老职工们建了一个名为“二纺记忆”的联络群,本想在群里寻找一些厂里的相关资料或图片,未曾想到,却打开了群友们记忆的闸门。有的人说,淮帆厂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远郊深处的 “桃花源”;有的人说,他们在厂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住上了小楼房,还用上了天然气,让周边居民羡慕不已;还有的人说,厂里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学校、医院、澡堂、电影院、游泳池、商业街等无所不有;还有的人甚至如同报菜名一般,念出了一长串群友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栋栋房”(集体宿舍)、“妈妈房”(单身职工房)、“熊猫馆”(四合院式的宿舍)、“猪圈房”(打麻将的地方)……报完了“菜名”,还模仿每天不同时段,小贩们在厂里的吆喝声:“豆---花儿---”“醪---糟儿---”“废书报纸酒瓶子---”拖着长长的尾音,意韵悠长,引来大家连连点赞。
更让我感动的是,原整理车间的工段长曾玉琼大姐在得知消息后,便主动将自己保存的和厂里有关的照片按时送到了指定地点,原织布车间的值班长陈金蓉大姐也找出了她珍藏多年的照片……而这一切,都缘于她们内心深处的“淮帆情”。
淮帆厂,凝聚了淮帆人共同的经历,并在特定的时期里建立起了一段真挚的感情,形成了一段宝贵的集体记忆,这座充满独特而浓厚的地域和人文色彩的工厂,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更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从峥嵘岁月中走来的淮帆厂,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社会的记忆。它记录着无数淮帆人的拼搏与梦想,不仅是一个他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他们激荡人生的舞台和精神寄托,让人久久难以忘怀。